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Gap Year 是許多醫學生在完成學業後會考慮的一個選項,但決定是否 Gap Year 並不容易。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醫學生在面對 Gap Year 時的心境與考量,包括選擇這一年是否值得、Gap Year 可能帶來的機會與挑戰,以及對未來職涯發展的潛在影響。
醫學系畢業至今,一恍眼便已兩年多。這兩年裡,自己走上了意外的道路,也經歷了頗為奇特的生活。這一路的軌跡,完全在自己原先的規劃之外。即使是在畢業的當下,也絕對不敢相信會有後續的各種機遇,因為我從來就不認為 Gap year 這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Gap year,指的是在「正規」的生涯發展流程之中,暫時離開既定的專業軌道,嘗試不同生活、接受不同生命體驗的一年。
Gap year 有別於傳統,是近幾十年來,從經濟條件普遍較好的歐美開始盛行的概念。它最典型的模式,是家境中上的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後,不願意馬上進入職場,於是主動選擇安排一段空曠的時間,讓自己年輕的靈魂探索生命、感受世界。
旅行的哲學家 - Gap Year 影響的是一個人的一生
一個人、一個背包,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行走到異國他鄉,流浪到天涯海角。社會把我們禁錮得太緊,二十初頭歲的成年人是終於竄出牢寵的鳥,渴望無比自由地在陌生的世界裡獨自闖盪、隻身壯遊。
最初接觸到這概念,來自於大學期間與同學們的交流。
我大概一輩子都忘不了,大五、大六的時候,跟班上的女生同學吃飯,她們是如何神采奕奕地跟我分享 Gap year 之於一個人一生的重大意義。
「為什麼妳會有 Gap year 這樣的想法呢?如果要出國的話,之後不是也有時間嗎?」我問。
「你可知道,當上了住院醫師之後,日子有多繁忙?每天一大早出門,晚上常常很晚才回到家,連假日也還要值班。開始了這樣的生活之後,一年之中可以休假的日子不多,就算到時候要出國,還要考慮到航行的往返時間,也幾乎沒有辦法前往太遙遠的國家。」
「嗯…在開始了住院醫師的 training 後會比較忙,而且不能中斷,但成為主治醫師的階段之後,也還是可以出國呀!」
還記得當時,我如此問道。
「當上了主治醫師之後,時間也不是自己的。到時候臨床業務都忙不過來了,又還有論文的壓力、行政的事務。等到媳婦逐漸熬成婆、臨床資歷變深的時候,你就又有小孩的事情要煩惱,不是可以自己一個人一個背包說走就走的年紀了。」
我邊聽邊沉思,對方則繼續說道
「再等到你成為了主任,雖然上班時間開始變得愈來愈自由,子女也都長大,不用再為他們操心。但你想想看,那個時候,你都已經多少歲了?我們的生活很封閉,同溫層會關心會討論的也差不多就是那些東西,如果你不把握畢業後、工作前的這個時間點,到國外用不同的眼光來閱讀這個世界、來拓寬自己的視野,感受一下其他人眼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你就必須要等到自己都要變老的時候,才能再度擁有連續自由的一大段時間了啊!」
確實,很有道理。
「和謙,你知道 25 歲的一年,跟 65 歲的一年,出國旅行,有多大的差別嗎?」
對方向我提出這個問題時,平和的語調中充滿堅定。而當時的我,對這個問題,確實沒有基本的概念。
「等到 65 歲,你已經有了事業、有了另一半、有了孩子,先假設他們都不需要你操勞掛心,但你那個時候的身體還經得起溫度、高度以及加速度的劇烈變化嗎?你那個時候真的還可以出國、還可以登山嗎?好的,就算你的身體都還行,那你家裡的父母身體還行嗎?不需要三不五時帶他們去看醫生嗎?你放得下他們在台灣生活,自己出國『老遊』好幾個月嗎?而且就算這樣,到了國外,如果是 couch surfing 的話,大家也比較不容易接受一個中年以上的人,所以也會因此失去很多體驗的機會。」
我們今年 25 歲,在這個階段裡,我們沒有的只是金錢,而錢是可以想辦法克服的!而隨著我們愈長愈大,對於家庭、工作以及社會有愈來愈多的參與、愈來愈多的貢獻,也就會在無形間擔負起愈來愈多的責任。等到 65 歲的時候,我們不但可能失去了原本健壯的身體,長期所累積的各種人生的包袱,可能也早就將我們的熱情熄滅。」
對方話峰一轉,接著說道
「但是,和謙,追求想要的自由,不就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以來的努力,最終所想要獲得的嗎?既然未來有太多變數,這件事在一生中又這麼重要,那為何不是現在就立刻採取行動呢?」
還記得,當時的自己像個孩子般,專注的坐在桌前靜靜聆聽。那時,坐在我身前回答我的這個問題的,簡直就是旅行的哲學家。
她們對於人生、對於旅行的洞見,令我一再打從心裡拜服。只不過,我始終感覺自己對於「向外闖盪」這回事,其實並沒有那麼嚮往。
於是我接著說:
「我同意妳的分析,也明白一些長輩的觀念會覺得那就是不務正業,只是貪圖安逸、追求享樂而已。我也確實覺得,人生不是一定都要一直在努力工作。追求『爽』本身,就也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但是,我還是沒有非常能夠明白,為什麼妳會覺得,有 Gap year 的一年,是這麼重要的一件事呢?」
對方倒抽了一口氣,接著輕聲回答道:
「除了我本身喜歡旅行之外,我想 25 歲和 65 歲開始 Gap year 的差別還有一個,就是旅行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體會、不一樣的省思。旅行之後,一個人的生活會變得不一樣。並不只是你多去過世界的某些地方,不只是你多在世界的某處認識了一些人,也不只是你在當下很開心而已。」
「旅途之中,我們接觸到的所有人事物都會在無形中帶來啟發,讓自己認識到 ── 原來,先前看待世界的方式原來那麼有限,原來各種人、事、物,竟然還有這麼多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可能!如果你的 Gap year 發生在 25 歲,那麼你就可以用你在這一年之中獲得的視野和體會,活出你接下來每一年的人生,這比 65 歲才開始足足多了 40 年!」
「所以,Gap Year 影響的其實並不只是一年,而是一個人的一生。」
節哀-被迫 Gap Year 看見的人生包袱
嘆氣,是因為我完全臣服在她們對於旅行的哲學之中,但同時,卻又堅定地認為 Gap year 一事與我絕緣,那不是我能夠考慮的選擇。身為可憐的男生,有已經被限定住的「服兵役」的一年。
嘆氣,是因為我深切的意識到,自己就只是一個平凡人,雖然不甘於平庸,但卻始終沒有勇氣離開熟悉的環境、脫離舒適圈,展開不確定的冒險。
嘆氣,是難過眼睜睜看著她們大步向前,望著她們閃耀的背影,志氣滿懷的奔向遠方,而自己卻選擇留在暗巷裡跟隨眾人的腳步,泥濘中前行。
也是在那個時間點,我清楚思考過 ── 自己只能接受在「醫學生和醫師之間的人生軌跡裡」最多留出一年的空檔。
當然,兵役的一年如果可以換成自由的一年,那當然要選擇度過自由的一年。但是,若為了獲得額外一年的自由空檔,必須要在當兵一年之後再多 gap year 一年,就不願意了。
從「醫師正軌」的半途「中斷兩年」的想像,帶來一種強烈的不安,使我在一開始就完全放棄這樣的選擇。而如今回想起來,先前這樣的價值觀實在非常荒謬,而醫學系環境的封閉也再次令人感到戰慓。
後來,因為兵役複檢、入伍日期,以及體位判定流程等等的諸多因素,最終我「被迫」迎接了先前最不能接受的「兵役一年再 Gap year 一年」的命運,而先前啟發我的幾位同學,最後卻全都通過應屆甄試,無縫接軌繼續了 PGY 的生活……
起初知悉這消息,心裡十分難過,但倒也沒有特別意外。不少伙伴們雖然一直懷有耀眼的憧憬,但看似陽光的信念背後,並不是全然沒有陰影。面對父母的反對,面對與家人坦承想法之後,家中出現的低氣壓,以及考量到未來申請專科時,醫師前輩可能有的負面觀感,可能讓自己落入了不利的位置,而無可挽回。
對話結束的很久以後,我們才終於懂得
原來人生的包袱,不必等到年長,即便只有 25 歲,其實也不是原本所以為的孑然一身。
計畫與命運-Gap Year 只是人生其中之一
命運是不是有些幽默呢?先前最認真努力籌畫 Gap year,被這問題困擾了最久的她們,最後卻未能踏上這條路;而一向排斥,自始至終都沒有把它列入考量的我,最終卻不得不面對意外出現的一年。
自己之所以獲得了 Gap year 的時間籌碼,不是特別有勇氣,而正好相反,自己其實特別的沒有膽量、價值判斷也特別封閉,其實在最一開始,得知必須面對這樣的結果時,還一度激動的差點哭了出來。
那時,我很沮喪的發現,先前計畫的所有努力全是枉然。
然而,幾年過去了,如今,再回頭細細思量起昔日的種種,卻很感謝命運當時對自己的嘲弄。之前所有的擔心、徬惶、恐懼,盡付雲煙。
雖然我一向認為,一個人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對自己的命運負責。不過或許,自己觀測這個世界的角度必須要再做出修正。坦誠接受自己努力的極限,放下心中的「我執」。畢竟事情的發展,若完全依照預期的方向前進,也不見得會帶來最好的結果。
且讓我們修行,讓意志從容流淌。任命運指引自己,通往先前沒有能力判斷出的,更美的結局。
加入醫師職涯學院社群
- FB 社團: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PGY職前加油站 – 醫學生學習園地
- 年度會員專屬 FB 社團: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會員專屬社團
- 官方 IG: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黃品叡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