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是否該選擇 Gap Year 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困擾。這篇文章針對 PGY 醫師提供了詳細的考量與建議,從 Gap Year 的優缺點、未來職涯的影響、選科的不確定性等多個面向進行分析。醫學生們在考慮是否休息一年時,除了個人探索與理想追求外,還需審慎權衡機會成本與潛在風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
#個人觀點
#歡迎討論
「到底要不要 Gap Year?」
「Gap Year 到底重不重要?」
「有必要為追求所想,花費一年時間嗎?」
Gap Year 是每個醫學生即將進入醫院的下一階段時,所會考慮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問題,到底要不要 Gap Year,以及是否 Gap Year 有沒有一些條件可供參考依循?
另外推薦陳和謙醫師於 2018 年分享《Gap Year 人生》主題文章,對於 Gap Year 選擇的心路歷程,寫得十分詳細,非常值得一讀!
延伸閱讀:陳和謙醫師文章專區
Gap Year 的常見疑慮與個人看法
我自己本身因為家人生病,在舊制度的大六到大七之間Gap一年。期間除了照顧家人,對我自己而言也是短暫的休息。確實對於一直都關在醫院唸書的醫學生而言,短暫的脫離醫院體系,回歸普通人的日常,有種重新充電的感覺。
那一年對我來說,可能因為主要是要照顧家人,對自己探索未來職涯發展,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兩個方向其實並沒有達標。不過一年的時間陪伴家人,倒是補足了上大學之後,離鄉背井,很少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Gap Year 會讓醫師變笨嗎?反應力降低與適應陣痛期
這個問題如同當兵後會不會變笨,再當 PGY 會不會有問題?
答案是:絕對會變笨!
很多原本可以膝反射的診斷和處置,都會遺忘。但,實際上只要經過 1-2 個月的陣痛期,能力上就會恢復正常,和其他 PGY 沒有差別。
Gap Year 值得嗎?我的選擇與反思
先上結論:「如果沒有特別理由,建議不要 Gap。」
當然這是我個人看法,即便剛開始覺得 Gap 的時間讓我能多陪伴家人,做了一些原本在學期間沒辦法做的事,但開始工作後遇到許多事情,其中讓我覺得感受最深的,莫過於「差一年,有些好缺就與自己擦身而過」,和一年機會成本 200-500 萬這件事。
VS 缺減少已成為全台灣各專科的重要議題。如果五年前,VS 缺的問題可能不嚴重;而近兩年遇到的問題,則是缺還有,差別在於好壞。而未來五年,面臨的問題低薪市區醫中缺,或是偏鄉普通薪水缺。目前政策已經在針對診所申報開刀,對於未來的迷惘,只會越發嚴重。
而 PGY 和住院醫師訓練時間是固定的,不存在跳級的可能性。一般的訓練組合拳就是六年,沒有人知道六年後的環境如何。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時間,早一年出來,便減少晚一年出來的風險。
Gap Year 面臨的選科變數:熱門科別的不確定性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想,如果剛好自己撞到選科熱門年,該怎麼辦?
原本的熱門科,明年可能就不熱門了。
例如:去年泌尿熱門,精神熱門
例如:今年泌尿冷門,精神更加熱門
坦白說,這也是一個完全沒辦法預知的狀態。我也不知道今年泌尿會冷門,但明年說不准又開始熱門,真的很難講。
所以我覺得擔心撞在選科熱門槍口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個問題。反而是依照自己的成績,BG,Paper 做區分,選擇適合的大小廟卡內招,才是上策。
Gap Year 的優點(Advantage)
1. 探索自我
坦白說,醫學教育沒有在教你如何認識自己,也不會幫你分析哪一個科別最適合自己,只能自己去找尋。自我沉澱,去看看世界,一個人的旅行,其實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自己釐清自己到底想要甚麼。
輔系,雙主修,甚至唸研究所,也是一種探索自我的方式。海龜碩博對於特定科別(如精神科,神經內科等)也能起到部分加分作用。也不失為一種增加履歷備戰力的方式。
2. 追尋理想
人生在世,總有一些想做的事。
醫生在世,最缺乏的就是時間。
如果你的生命中,有一件或數件,你非得在年輕時完成,且不太能分心的目標(創業,壯遊,跨領域發展等),那麼 Gap 會是十分適合你的選擇。
因為這段特殊的經歷,很有可能會改變你對於專科的想法,甚至有可能會因此決定不當醫生。
3. 解決瑣事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幾家歡樂幾家愁,家家有本難唸經。
家庭、感情、或是一些必須由你親自出馬,且短時間沒辦法解決的事情,這些都是 Gap 的理由。畢竟開始工作,其實能分出的時間和心神有限,而這些事情沒有好好處理,反而會拖累工作表現,甚至產生憂鬱的狀況。
曾有厲害的學長因為另一半太優秀,知名度太高。分手之後,學長選擇 Gap 和換醫院訓練,避其鋒芒,讓自己的訓練生活不至於活在另一半的陰影下,也是曾經有的經驗談。
Gap Year 的缺點(Disadvantage)
主要缺點有二
1. 機會成本與收入損失
機會成本是以最高的平均薪資而定,所以 Gap Year 所代表的,會是你主治醫師所能獲得的一年的薪水。
但 Gap Year 所能帶來的轉機,可能不是 200-500 萬所能衡量,所以這個標準,是給那些家庭本身不富裕,甚至有負債的夥伴參考。一年的機會成本是高的,如果家裡真的有經濟困難,會建議先穩定生活開支,再去評估甚麼時候適合追尋理想。
2. 好機會不等人,Gap Year 可能導致的職涯損失
以前只有皮整打雷射,現在兒科精神科都可以打雷射。
成為主治醫師,才是真正的自由身,相信這點大家都明白。而 PGY 和住院醫師訓練組合拳就是六年。所以兒科組 PGY + 小兒科訓練的強勢點,就是比別人硬生生少了兩年訓練,四年完訓,不拿次專直衝 LMD。這樣的作法已不再少數。
而晚一年出來,原本的好缺可能就會被占走。例如區域醫院的固定薪教學型主治,或是科部固定薪研究型主治,錢多事少離家近,但缺點就是有人占了就沒了。
而當你看到你原本的目標缺,被一個你從來都看不上的競爭對手給佔據,相信心情一定不會好到哪裡去。
是否選擇 Gap Year 的建議(Suggestion)
如果符合以下二個條件任一,可以認真考慮 Gap。
1. 想休息
想休息是一個明確的理由,不是每個人都有強大的抗壓性。每一家醫院訓練強度大不同,如果你的醫院真的 Loading 很大,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六七點下班,每天只能睡不足六小時。那麼真的建議休息一下,路才能走的長。
- 醫院 Loading 太大,想休息 → 看狀況
- 未來想走大科,沒時間休息 → 休息 1-2 個月
※備註
慢 1-2 個月報到,不見得會影響到專科考試(但記得先確認一下,每個專科考試時間不同)。所以真的想要休息的夥伴,是可以考慮晚一個月報到,利用多出來的時間休息,調整心情。
2. 有目的
- 探索自我(換環境,壯遊,研究所)
- 追尋理想(創業,證照,旅遊,興趣)
- 解決瑣事(家庭,感情,朋友等)
Gap Year 期間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請自行參酌編排。
面試被問及 Gap Year 的回答技巧
Gap Year 基本上超過 80% 面試一定會問,建議理由一律選家庭因素,反正掰個理由說照顧家人,沒有人真的能查的到。但如果你說你是因為要追尋理想,或是其他非學術相關理由,基本上都會扣分。
建議老實選擇家庭因素,扣分值會降到最低。
未通過面試造成 Gap 的應對策略
依照資深人資部門主管分享,在產業界,基本上半年沒有工作,在面試時就一定會被問,如果沒有好理由,是很扣分的。
同樣的狀況在醫界也是,但醫界因為一年一訓的週期關係,所以沒有申請到自己想走的科,可以接受的 Gap years 年限是一年。
當然這一年的時間,你也可以選擇去內/外科當打工人,履歷上看起來會比較漂亮,也顯得有忠誠度。但這就看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寫於文末
個人是不大建議 Gap,但畢竟每個人生命歷程不同,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不同,所以提供以上的思路給夥伴們參考。
說句實在話,現在醫師選擇科別,單純憑興趣走到底的已經很少。如果選擇沒有興趣的科,通常會是因為 QoL 和薪水權衡的結果。而權衡後的價值觀,通常會視:「把醫師當作生財工具,剩下的時間,拿去做自己喜歡/有興趣的事。」
但不否認,Gap Year 對於有些夥伴的影響是大的,甚至可能會推翻掉自己原本規畫申請的科別。
所以回到問題的核心:「Gap 絕大多數的原因,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而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是因為沒有認真探索自我。醫學生和 Clerk 時代,除了唸書,其實有一塊很重要的部分,是理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就像在前篇文章《認清自己對於醫師一職的理解 – 想照顧病人?想賺錢?還是想爽就好?》裡面提到的:想爽就大聲說。不要真的不爽了,才發現自己想爽,這就有點尷尬。
多花一點時間去理解自己,Run 科不要瞎忙活,搞不好不需要 Gap,在畢業前對於自己的真實形象,以及未來憧憬,就會有比較明確的形狀。
好像寫得有點太嚴肅(汗),最後祝福大家都能順利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加油噢!
加入醫師職涯學院社群
- FB 社團: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PGY職前加油站 – 醫學生學習園地
- 年度會員專屬 FB 社團: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會員專屬社團
- 官方 IG: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黃品叡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