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臨床現場中,病人轉診後開口問:「之前的醫師是不是處理不好?」該怎麼回?這樣的病人問題應對,往往讓醫師左右為難。作為專業醫師,我們既需誠實,也需顧及同儕尊重與病人信任。本篇文章將從實務出發,分享四種高難度問題的醫師回應技巧,並協助你以專業而溫和的語言,有效說明自費醫療與健保差異,建立長遠的醫病溝通信任關係。
面對轉診病人質疑前醫師,你該如何兼顧誠實與專業?
病人轉診過來發現狀況不好,如何回答病患:「之前的醫師是不是做不好?」
Amy
當病患因為先前的治療效果不佳,來到你這裡尋求第二意見,並詢問「之前的醫師是不是處理得不好?」「為什麼之前的治療會變成這樣?」
作為一位專業醫師,我們既想維護病患的信任、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也不願也不該輕易貶低其他醫師的處置。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誠實而專業地處理這樣的提問,同時讓病患理解健保與自費醫療資源的差異?
一、避免批評,聚焦客觀事實
你不需要、也不應該評論其他醫師的做法好壞,而應該直接說明醫療方法與材質的客觀差異,例如:
我並不了解當時前一位醫師的整體診斷與考量細節,因此無法評論他的做法是否合適。不過,我能明確告訴你的是,健保給付的醫材與我們現在使用的自費醫材,在止血效果、傷口癒合速度及術後舒適度上,都可能有明顯的差異。
這種溝通方式可以避免直接批評前醫師,讓病患更能理解現實醫療資源的差異。
二、誠實承認未知情境,強化專業信任
您必須先登錄才能查看此內容。
你不需要批評他人來證明自己夠好
在高度競爭的醫療市場中,建立個人品牌以及診所自費信任的第一步,不是去否定他人,而是穩穩地展現你的價值選擇、專業判斷與對病患的承擔。當你能幫助病患安心做出更好的選擇時,你自然就會成為他心中「真正專業且值得信任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