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品叡
昨天有夥伴詢問為甚麼Survival Guide上面只有描述點滴Run的速率,或是一天給多少點滴,反而沒講到要使用甚麼點滴,已及常用點滴的介紹。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品叡也在這邊回應一下。
Routine佔據九成
輸液這部分,品叡自己是規劃在重症醫療Perfusion的章節細講。雖然輸液類型很多,光是Colloid和Crystalloid對於Septic shock就可以講很久,各種類型也匹配不同的方式。但普通病房臨床執行上Routine佔據了90%以上的時間,例如:
NPO 1天或for手術 = N/S run 體重*60
NPO 3天內T3 1000ml + T5 1000ml (T=台大)
NPO 3-5天PPN 1000ml-2000ml QD ± 其他點滴輔助 (Bfluid/Kabiven/Aminoleban/SMOFlipid/Nephrosteril)
NPO 5-7天以上考慮TPN
平常點滴run N/S或T5或D5S或D0.225S是看VS的習慣,不是看Guideline
所以這樣還滿難寫的,像是長庚系統很愛Run D0.225S或是D5S/D5W交替run,嘉基喜歡D5S,台大喜歡T5和T3,中間還有考慮到成本和護理端作業習慣的問題,所以難以一言蔽之,最後就只有寫怎麼run,大概是這樣。
習慣更重要
相信大家已經發現,在上面的資料中,顯然給藥習慣佔據了多數的時間,這也是剛接觸臨床的醫學生和PGY最困惑的地方。「書上教的跟實際做法有天壤之別,那我還需要念書嗎?」我想這邊還是要跟大家做一個提醒。會有那麼大的作法上的差異,不只是考慮書上的輸液方式那麼簡單,現實世界還有很多要考量的實際面向,最重要的就是錢。在健保包套DRG點值下,很多時候要左減右省才能避免病人住院結果醫院賠錢,賠錢自然算到醫師頭上,你可能覺得不敢置信,但目前的大體制是這個樣子,甚至有些手術住院超過兩天就會賠錢。所以這邊也叮囑大家,如果發現跟Guideline上描述不吻合的地方,可以私下再請教比較熟悉的老師或自己的導師,也會得到比較貼近現實面的答案。
給水就是治療
如果不是上實體課或是比較長時間的線上教學,只講結論反而會造成誤導,所以IVF以及輸血才講得非常淺,光是「輸液是一種治療」,所以平常給N/S就是在給藥這件事,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給水就是治療」,滿可惜的,所以才會有很多iatrogenic I/O positive的問題。另外我覺得習慣不同是clerk和PGY最大的挑戰是,在不清楚正確做法前,就進入臨床端,在各種習慣中run反而會失真,甚至學錯,也鼓勵各位夥伴有空的話可以去請教學長姐正確的知識。
回地圖首頁:PGY職前必修21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