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已經上工兩週的 PGY 醫師們,相信你們對醫院工作已有初步認識。本文將分享五個重要建議和三個額外提醒,幫助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更上一層樓。從基本工作態度到人際關係維護,再到為未來職涯布局,這些建議將協助你在醫療職場中脫穎而出。無論是提升工作效率、建立良好形象,還是為日後發展鋪路,這些實用技巧都將成為你的職場利器。
恭喜你成功度過第二週!14 天的時間,相信你對醫院的工作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有些同學可能還在體驗保母班,而有的同學已經獨立完成第一次的值班,但我想這些都是練習和學習的過程,除了不斷優化自己的工作流程外,行有餘力可以多做到以下 5+3 件事情,對未來的臨床學習,個人形象建立,人際關係打點,和未來想要打探情報,都會有不小的幫助。
另外,之前在【上工前一週】新手上路,你還可以多準備的十件事 一文中有分享過:「這是一個對 i 人相對不友善的職場。」如果在這兩週中你有發現自己不是很能跟護理站的同事和護理師們打成一片,或是跟主治醫師查房時總是感受到一陣靜默,不妨看一下以下的推薦文章,找尋自己在職場中的最低耗能 Social 之道唷~
到月底前你可以多做的5+3件事
建議一:把握基本分
「職場四大基本功:不遲到,不貳過,積極提問,病歷下班前上傳」
(1) 不遲到:老師可以遲到,但你不能遲到
千萬不要小看遲到!曾經有學弟因為在晨會遲到,在一年後的住院醫師面試中,被主任從正取降成備取。主任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不把我的時間當一回事。」
主治醫師的時間不會比主任來的寶貴,住院醫師不會比主治醫師的時間來的寶貴,PGY 不會比住院醫師的時間來的寶貴,所以身為醫院最底層的階級,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而有些老師認為準時就是遲到,建議提早五分鐘到會比較穩妥。
(2) 不貳過:跌倒兩次是粗心,跌倒三次是白目
如果你的個性是個大而化之的人,那麼臨床工作上可能要多花一些心思,避免重複性的犯錯。撇開醫療是一個高度專業精準化的產業,任何犯錯都有可能導致病人狀況惡化,和非預期的法律問題。重點在於,其實醫師職類對於犯錯的接受度超級低,有時會低到完全超乎你的想像。
舉個例子,有些醫生是連開錯醫囑都不能接受。
即便及時發現,及時修改,也不行。錯了就是錯了,就算要還沒給出去,醫囑也還沒執行,實際上對於病人沒有造成任何的影響。但他看到修修改改的痕跡,就如同在他完美規劃的藝術品上,刻上了一到令人難以接受的傷痕。對,後面就是洗臉環節,省略三千字不贅述。
但我的想法是「To err is human」,而且要求 PGY 完全不犯錯,顯然是不實際的。但我們能自我要求的是,跌倒後站起來,然後在同樣的地方,我們不能夠跌倒兩次。
然後不用嘗試挑戰主治醫師的記性。
我可以直接和你說,十年以內身邊人犯錯的事情,醫師都會記得。之前在 【上工前一週】新手上路,你還可以多準備的十件事 文章中有分享過,曾在餐敘上聽到主管抱怨:「我跟你講這個人,他九年前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我就覺得有問題了。」
最好的做法就是多檢查幾次。
(3) 積極提問
不僅在醫療體系,在各類的職場勤學好問,除了能樹立好形象,更多的是展現「謙卑和虛心學習」的特質。而這恰恰是醫療體系上位者重視的兩大特質。沒有醫師喜歡不願學習,不願請教,埋頭苦幹閉門造車的悶陀螺。
而在這樣極度內捲的狀況下,「沒有問問題和不願意學習」,在不知不覺中便被畫上等號。
所以我會建議,每天查房時記得準備三個問題,避免在無形之中被標籤上「不積極,不願學」的印象。不懂就問,就算懂也要明知故問。至少讓人感受的到你的虛心和謙卑。
雖然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流於形式,甚至有些時候也知道老師是沒有能力回答問題的,像是引用 10 年前的 Guideline 去攻擊你提出的最新版 Guideline 的論點,說你沒在念書;辯不過你或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時候,就叫你回去自己念書。諸如此類的狀況屢見不顯,但畢竟對方手上的資源比你多,加上隨便一句話可能就左右你的未來。忍一時風平浪靜,能屈能伸大丈夫。用低成本的手段(主動提問)解決高成本的困境(被貼標籤),我覺得是划算的。
(4) 病歷下班前上傳
有些老師會有所謂的「病歷焦慮症」,如果你下班前沒有上傳病歷,隔天就準備接受洗臉吧!而有些老師不會特別明講,但會默默記住你,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幫你「美言」幾句。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下班前上傳所有當日病歷囉!如果你是手腳比較慢的同學,記得有空檔就趕快打病歷,避免拖到下班後才上傳。如果你擔心隔天大出大入,或者正逢禮拜五,也可以先把 Discharge note 和 Weekly Summary 先打好暫存,避免隔天太忙而沒時間打病歷噢!
小叮嚀:越來越多醫院會追蹤 24 小時簽章率,未達成率太多是會通告教學部、導師以及當科主管的。養成下班簽章的好習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在大晨會中被點名唷~
(有些醫院可以設定定時簽章,不過需要有自己的辦公室和電腦。如果很容易漏簽的同學,不妨詢問教學部或是 PGY 辦公室有沒有比較少人使用的電腦,進行定時簽章唷)
建議二:好好準備 Journal Reading
「好好準備 Journal 報告,如果可以盡量和老師討論兩次以上」
我會建議想向老師要題目寫論文的同學,到當科後大約第三或第四天再開口詢問老師有沒有題目,會比較恰當。因為前兩天的時間,我會建議先認真工作樹立好形象,以及跟老師聊天提供老師情緒價值。至少讓老師有種你是積極上進的好學生印象,比較願意給出題目或指導你寫論文。
但 Journal Reading 的操作上則相反,我會建議在第一天查房結束的時候,直接問老師 Journal Reading 要報甚麼。這時候你會遇到三種狀況:
狀況一:科秘書會在你上班的第一天,就給你當月要報告的論文
狀況二:老師會幫你找論文,然後告訴你要報哪篇
狀況三:老師會教你自己找論文,然後再給他看過
如果是狀況一,就不用問老師要報哪篇論文。取而代之的是,跟老師說報告的時間以及報告的論文(建議印出來,有些科秘書不見得事前會跟你的指導老師說你要報哪篇論文),然後跟老師約第一次的討論時間。
如果不是狀況一,第一天查完房就跟老師說你報告的時間,然後直接詢問老師 Paper 是老師要給,還是你要找。這時候大多數人會遇到第一個困難: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記得請不要直接問「老師您會找 Paper 給我嗎?」或是「老師有需要我這邊找 Paper 嗎?」,這兩種問法都相當不禮貌。
可以問老師:「想請教老師 Paper 要報哪一篇呢?」或是「老師您有比較有興趣的 Paper 嗎?」
這樣拋出問題的方式,既不會說死就是要老師負責找 Paper 給老師壓力,也不用直接把找 Paper 的責任往身上攬。而大多數的狀況,老師會找給 PGY,也就是狀況二。但還是有少數的情形,老師會要求 PGY 找 Paper,也就是狀況三。
針對狀況三,有兩個細節要注意:
- 不要只選一篇 Paper,盡量挑 2-3 篇,讓老師有得選
- 盡量在兩天內完成論文挑選,拖太久會顯得不積極
另外,學長姐通常會是你的好救星,甚至有些學長姐會直接給你 Paper,你再自己挑選 1-2 篇,合起來給老師選即可。而老師選完之後,再跟老師約討論的時間。
至於要約幾次討論比較恰當?
個人的建議是兩次。因為報告通常在第三週或第四週,每週都約老師會略有壓力,我會建議確認好論文的下一週約第一次,然後第三週的時候再約一次。至於報告前要不要再約第三次,我覺得看老師的個性。通常約兩次就差不多了,如果老師比較謹慎想要在報告前再看過最後一次。(通常是 Special Case Conference 或 MM Conference 才會出現約三次的狀況)
第一次約的時候進度大約抓 30%,論文要大致看過一次,然後把你要報告的重點摘錄下來。建議做成 PPT 更好。第二次約的時候進度大約抓 70-100%,基本上是讓老師看有沒有錯誤或要補充的部分,內容務必準備充足。
至於要約一次或不約我覺得也沒有問題,多約只是讓你有更多展現積極度的機會。畢竟眼見為憑,與其低頭努力,倒不如試著把努力的過程讓老師看見。讓老師對你的印象加分。
建議三:至少跟一個住院醫師打好關係
「跟住院醫師打好關係的目的,是方便離站之後打聽情報。」
住院醫師手上的資源遠比 PGY 多,舉凡醫院內部缺額,有無確實內招,跟的主治醫師習慣如何,乃至投遞履歷的名單中有沒有強勁的對手,備審資料建議如何準備,面試該如何應答等。這些都是住院醫師可以提供你的資源。
而其中最重要的,我認為是「情報」。
過去有 MedStudent,現在有 Apen 以及一般醫學 PGY 討論分享團的臉書社團。但裡面的情報很多時候過於老舊,或風向球居多。身處於第一線戰場的住院醫師,往往能提供第一手的情報,像是評鑑過完哪些醫院的專科容額被拔了,或是主任換人後訓練環境丕變等等,這些只有在第一線的才能知道的訊息,是需要詢問像是住院醫師這樣身分的人,才能夠問的到。
建議四:至少跟一個 NP 打好關係
「跟 NP 打好關係的目的,是申請住院醫師時,有人能幫忙美言。」
在現實層面,我認為你可以把 NP 當作主治醫師的貼身助理。NP 的戰略定位,除了協助處理病人的大小事,更多的時候是擔任眼線和傳遞八卦。而對比住院醫師,住院醫師頂多工作四五年,身分轉換為主治醫師之後,即便留在當科,跟其他主治醫師或主任,多少還是有些競爭的味道在。
但 NP 不一樣,在醫院你會看到一些年資 20-30 年以上的 NP 學長姊,很多都是科主任的御用 NP,同時也是掌握大多數情報八卦的聚集地。前面提過主治醫師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你的未來。同樣的 NP 的一句話,也可能改變你的未來。這是我認為新手 PGY 需要注意且思考該如何布局的。
而新手上路,限制於能力和交際手腕,我們不求跟每一位或是年資高的前輩 NP 打好關係。但至少跟一位 NP 學長姐保持好的關係和聯絡。在未來選科的時候,有機會幫你美言幾句,說不定就會逆轉原本看似不佳的局面。
建議五:不和任何護理師吵架
「寄人籬下莫張揚,想吵等進科裡再吵。」
醫師職涯有三個坎:住院醫師申請,專科醫師考試,升遷主治醫師
而 PGY 面對的第一個坎,便是住院醫師申請。
在過去,專業能力幾乎是住院醫師選擇的唯一標準。隨著時代改變,面試先問有沒有論文發表,住院醫師招募不論能力內招優先,到近期的選擇好鄰居的概念,只要有任何捕風捉影的訊息形容你不是一個好人,即便事後證明是假訊息,但有 87% 的機會,在備審階段就被刷掉,連面試都進不了。
加上部分科別 NP 和護理師對於是否要錄用該住院醫師,是具有投票權的。所以身為 PGY 這種尷尬的階段,會留下污點的事情儘量別做,能息事寧人的狀況就多忍忍。忍一時之氣真的可以免百日之憂,各位看倌請自行衡量。
如果真的不幸,有一天你沒忍住跟對方衝起來,也不用立刻抱持著是不是沒救了要離職重新來過的心情。可以先打聽一下護理站有沒有對你不好的風評,像是找比較好的同梯同事私下問問,或是請下一梯的同事幫忙留意護理站的八卦閒聊。通常這種評價類的八卦是閒聊的熱門話題,大概一兩週左右就可以打聽的到。
另外分享可以額外多做的三件事
(可選擇) 建議六:至少和主任聊上一次天
這個是針對在未來想走科別的夥伴的建議。假設申請順利加入科別大家庭,未來勢必會有不少機會要和主任互動甚至共事。而如果在 PGY 階段,Run 到該科卻沒有跟主任有任何交集,甚至主任根本就不知道有你這個人的存在,這樣就會有些尷尬。(補充:PGY 事務通常是科秘書和教學部負責,如果主任第一週剛好請假,可能會整個月完全不知道有你這個人存在)
聊天的話以閒聊為佳,如果主任不好療的話,也可以用請教問題的方式,儘量不要都沒講到話。
(可選擇) 建議七:詢問是否可以寫論文
前面有提到,我會建議想向老師要題目寫論文的同學,到當科後大約第三或第四天再開口詢問老師有沒有題目,會比較恰當。因為前兩天的時間,我會建議先認真工作樹立好形象,以及跟老師聊天提供老師情緒價值。至少讓老師有種你是積極上進的好學生印象,比較願意給出題目或指導你寫論文。
而要寫幾篇論文,或是會建議在哪些科寫論文?
個人的建議是,挑你未來想要申請的科別,找那一科的老師寫就好。畢竟工作的同時還要花心力寫論文,我覺得一篇已經很極限了。如果你沒辦法 narrow down 到一個科別,還有 1-2 個備選科別。我只能說,要嘛趕快確認自己想要申請哪一科,要嘛就頭鐵一點,這幾個備選科都找老師寫論文,避免最後選好科別後,才發現那一科沒有論文。
如果你不想寫論文,還是建議最少投稿一篇專科醫學會的 Poster。至少老師在看履歷的時候,研究這塊地資歷才不會空空如也。(部分主考官會主觀性認為沒有研究產出的同學 = 不認真,所以還是建議要準備 Poster 備用)
(可選擇) 建議八:外科系盡量每天都進刀房
如果你未來想走外科系,跑到外科系 Course 的時候,盡量每天都進刀房。一方面是讓身邊的老師和手術人員知道你是個上進的 PGY,二方面也是做住院醫師的熱身。每天進刀房坦白說不輕鬆,而且可能導致你病歷寫不完,但未來住院醫師的每天生活寫照,就是每天進刀房,PM 留下來自主學習。如果過程中發現自己真的沒有那麼喜歡開刀,及早排除即時止損,也不是件壞事。畢竟外科真的要有心才留得住,才能挺得過住院醫師拉勾打下手的枯燥日子。
而如果你沒有想走外科,就不見得要那麼積極每天進刀房。
畢竟手術要動刀才學的到,在刀房旁看其實學習效果極差。我會建議把病人顧好病歷打好,然後依照科規定的時間進刀房即可。剩下的重點在於學習哪些狀況需要轉介/照會外科,以及外科常見的 Complication(如出血, Pancreatic/Bile leakage,Ischemic bowel 等)該如何處理即可。
寫於文末
很快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過一半,除了工作 Routine 和 Medical Knowledge 以外,也可以開使學習一些 Paramedical 的生存之道,以及準備 Journal Reading 和論文寫作。
另外,雖然我常說:「時間管理通常是個假議題。只有真的忙到事情做不完的人,才需要學習時間管理。」
但這主要是針對醫學生和 Clerk。PGY 時常遇到時間不夠用的狀況,除了找到提升效率的方式以及優化工作流程,也可以參考一些國際大師提出的時間管理或專案管理模型,這邊給大家一些關鍵字:PARA、CORE、GTD、TTL、OKR、PAI。並附上我自己之前分享過的睡覺方式調整、一心多工處理、以及額外時間挖掘法。
最後提醒大家,可以仔細體驗一下「自己有沒有在瞎忙」。
- 過去兩週內沒有明顯進步。
- 過去兩週內沒有吸收到新知。(含非專業知識部分,如選科情報)
- 過去兩週內感覺每天都在做雜事。
- 過去兩週內感覺時間無時無刻被事情佔滿。
- 過去兩週內感覺越做越沒勁,生活很無趣。
如果五項裡面有超過兩項是符合的,提醒你可能已經處於瞎忙的狀態或邊緣,趕緊調整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或學習步調唷!
一日一推:品叡醫師推薦的電影和書籍
推薦電影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該片改編自印度傳奇角力選手故事,講述一名父親為了改變女兒們的命運,不讓她們因為生在印度就跟其他人一樣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因此努力鍛鍊她們成為金牌角力選手。努力鍛鍊自我與挑戰極限的過程不僅激勵人心,劇情緊湊且扣人心弦,最終的完美結局更鼓舞每個人「我們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推薦書籍《聚焦時間管理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活出最佳人生節奏》
推薦序:「每天工作都做不完,沒辦法早點下班。」、「每年的年度計畫總是不了了之。」當你覺得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或是有很多想做的事,卻總是沒有時間去做的時候,會不會不是時間太少,而是時間分配觀念出了錯?七十個聚焦法則,關鍵在於「捨棄」適時的放棄,才有心力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擁有的東西太多,房子再大也放不下;讓出了空間,你的天菜才有機會進來。
加入醫師職涯學院社群
- FB 社團: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PGY職前加油站 – 醫學生學習園地
- 年度會員專屬 FB 社團: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會員專屬社團
- 官方 IG:醫師職涯成長學院 | 黃品叡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