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品叡醫師
.用20%的時間,完成80%的事
.剩下80%的時間,留給自己,和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同時也是我的座右銘,也是我最核心的學習方式及做事方式。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由柏拉圖法則所衍伸出來的負債學習法。
▌這是一個充斥大量資訊垃圾的時代
「現代人一天需要接收與處理的資訊量,高達3.6 萬GB,每天都有應接不暇的事件、訊息、會議等著我們去處理。」
在快生活、快知識、快時尚的現代,每個人擁有的時間一樣只有24小時,但每天新誕生的資訊量,有如洪水猛獸般襲來。資訊的接收上慢了人家一步,可能就被甩開一條街的距離。從這個角度出發,每天的生活無異於災難,時時刻刻都要思考「我要如何有效接受新知」。
跳Tone一下,我很喜歡李宗澤老師在《理債變有錢:終止財庫黑洞 理債比理財更重要》一書提到的:「舉債經營,其實也可以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
對於負債一詞,個人以前是很排斥的。就像書中提到的「許多人認為舉債是一種罪惡,需要借錢的人本身一定有問題。」但事實上「透過適度的財務槓桿操作,舉債經營其實是可以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
看到這邊你可能覺得奇怪,所以負債和學習到底有甚麼關係?
理債談的是合理的選擇,分配,和取捨。選擇適合的標的和載體,分配符合風險管理的資金,並適度的進行斷離和取捨。用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完成那麼多的事。
我們只能用有限的時間,創造最大的價值。
▌負債的意義與價值
「負債」這個概念國小時公民課便有教到,但直到看了商週的文章才明白,原來「負債」實際上是一種「增資」的手段,用以衝擊更高程度的事業體。
分享文中提到的六個窮人思維:
□ 存在銀行的錢才是自己的錢。
□ 借錢就是要付利息,千萬不要隨意跟銀行借錢。
□ 買房貸款,首付能繳多少就多少,先苦個幾年老了之後就輕鬆了。
□ 告訴孩子存錢的重要,小孩不需要過多消費。
□ 預防緊急狀況,平常能少花一點錢就少花錢。
□ 存錢不需要目的,看著錢一直累積就開心。
如果認同的說法超過三個以上,要注意自己已經陷入窮人思維,更要小心走上負債之路。跟窮爸爸與富爸爸的思維如出一轍。十分推薦這篇文章和窮爸爸與富爸爸一書,會翻轉很多理財上的想法和觀念。
文章名稱:商業週刊 – 釐清6個負債思維
但今天不是想和大家分享理財投資和致富思維,藉由負債的方式,除了財富上面可以得到迅速的擴張,學習也是一樣。
▌概念釐清
學習的核心,在於解決「你」的問題。
以下三個前置概念分享給大家:
│課不是拿來「上完」的
「課程最重要的並非上完,而是它有沒有解決你的問題」
日前健身教練查德寫了一篇很棒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我很喜歡內文中的一句話:「成功者都在學習,要成功就是要上課,一直上課一直爽。」
嘴角上揚之餘,更多的是課程提供的內容,不見得是學習者來上課的目的。有些人上課是為了要考核證照,有些人則是來認識新朋友,有些人則是對於知識焦慮,所以選擇上課。都是好的理由和動機,因為它們都是在解決使用者的問題,也就是「你」的問題。
│篩選你要的,不要照單全收
「學習只是諸多解決你問題的方法之一」
如同培訓沒辦法解決所有問題,學習也是。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課上完了,也學到一些新的技能,但回頭看卻發現問題還是在那兒老神在在的和你招手。
學習的內容是為了大多數的人而設計;教學的過程也是為了幫助大多數人學習/學會而規劃。但課程的內容的核心,可能就那幾個。而很多時候,原本簡單的東西,被講的複雜了,反而變不懂了。所以如何「篩選」你所需要的資訊,便是負債學習法的核心精神,因為學習就要花費時間內化和鞏固。下一段「不隨意輸入」便是在解釋為何不要照單全收。
│三個重要的評估參數:
學習:是否有學通,能活用
問題:是否有解決你的問題
時間:是否在允許的時限內完成
學習、問題、時間是三個學習的重要評估參數,本篇文章會接續這三個參數進行分析和介紹。
▌降雜訊策略 – 不隨意輸入
「如果沒有想要記得,倒不如剛開始就不要輸入」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沒有必較占用CPU的內容,在剛開始就需要block,避免耗損不必要的精力。以下三個問題為思考標準,做知識上的斷捨離:
1.我十年後會不會需要記得這件事
2.我五年後會不會需要記得這件事
3.我一年後會不會需要記得這件事
如果連一年後我都不需要記得這件事,那我有學這件事情的必要嗎?人一天要接受太多訊息量,不如就讓他們一同沉澱到腦袋的回收場,騰出多的CPU來記憶更多更重要的事情。
詳細文章可參考:《生活實驗室EP000 – 降雜訊策略》
▌「用20%時間完成80%事」的背後意義
「抓到問題的核心,做起事來會省力非常多。」
即是事半功倍的道理。而核心可能是作法,可能是思考方式,也可能是價值觀。且每個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最剛開始接觸這個概念是在是在高二的時候。那時資優班的化學考試,怎麼考都不及格,最後學期成績以55分作收。高三時換了補習班,老師用了題海戰術和破題法,記得那時候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如果觀念真的怎麼樣都無法理解,那麼就練習到你能百分之百選出正確答案。」
高三那一年我寫了近十萬題化學試題。練到最後選擇題當填充題寫,不看選項,四秒一題。模擬考卷對我的挑戰不是能拿幾分,而是幾分鐘內可以寫完。忘記是哪一年的北區模擬考試題,17分鐘寫完,滿分過關。最後指考粗心錯了一題,以98.4分拿下全國第9的名次。這樣的成績是高二的我完全想像不到的,如果照著原本的學習方式走,化學指考55分的分數,估計連任和一個醫學系都上不了。
所以當最適合的齒輪嵌入系統,便會發現少少時間也能完成大大產出。
運用到課程上也是一樣的,專注學習對你的問題有幫助的20%關鍵內容,或課程內容核心的20%,讓腦袋騰出原本需要理解/記憶的80%其他課程內容的記憶體,不但可以幫助你有效去蕪存菁,更好的鞏固學習成效,甚至可以讓你一次就學通,不需要太多複習。(複習是一件很浪費時間的事情。與其忘了又記,記了又忘,倒不如一次把它學通)
而掌握這20%的關鍵內容,就可以幫助你創造80%的產出,或應付生活/職場80%的狀況。而其他餘下的80%部分,則記錄在筆記/講義中,待有需要和閒暇時刻再來重新喚醒,重新學習。稱之為「負債(Debt)」,是因為嚴格來說並沒有學通,只是學精了一部份而已。沒有學完的部分便是你的負債,看甚麼時候要還,以及怎麼還。
而我在設計PGY職前加油站所有課程教案時,也是秉持這樣的概念,把那些過去老師耳提面命但臨床實務卻鮮少使用到的內容,全部封存到附錄頁(Appendix),每個主題講義控制在16頁A4紙以內,藉此最大化記憶效率。
舉個例子:
ACLS的14頁講義,便是從兩本共500多頁的指定教科書萃取出來的,重點放在臨床遇到OCHA/不穩定病人/穩定病人該怎麼做,和考試內容整理。
講義參考連結:https://reurl.cc/6Z9Ajd
抗生素的16頁講義,便是去除臨床上少使用的機轉,並把使用劑量另外提取出來做成另外一份Excel檔,更方便新手閱讀。
講義參考連結:https://reurl.cc/ErWOgv
劑量表參考連結:https://reurl.cc/YvGZYD
▌操作核心:2+1種負債技巧
除了上述提到的學習負債,還有另外兩項負債模式,分別是問題負債和時間負債。
│技巧一:學習負債
上段提過,如果只學習對你而言關鍵的20%內容,剩下的80%就變成學習負債。
雖然在課程中有學習和鞏固過(對應到AL加速式學習的2P和3P,或加涅九大教學事件的4-7點,呈現內容/提供學習指導/引出行為/提供回饋),但絕大多數會在1週內忘記,這也是為甚麼會建議「不隨意輸入」。
而負債並不是指忽略或拋棄那些內容。
相反的,讓這些內容成為負債,紀錄在講義和筆記中,有需要的時候在拿起來做學習,才是最有效利用負債的方式。
│技巧二:問題負債
問題負債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 層面一討論的是「不要過度累積問題」
不要讓問題負債累積,滾雪球只會越滾越大。
. 層面二討論的是「問題不見得要當下解答」
問題不見得都要立刻解答,可以先擺著。
—
今天討論層面二,理由是這些當前的問題,在未來可能迎刃而解,甚至答案會自己浮現。但現在要找到解答,需要花大把的時間精力,其實沒有必要。
所以只要不是急迫性問題,一律都可以先擺著。把時間拿來做其他事情更有效的利用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期時就有可能解決掉你本來的問題。
舉個例子:
之前我有個問題是,如何評估網路事業體的發展潛力?
粉絲追蹤數,觸及率,留言數量,SEO,退粉率,有無藍勾勾等,這樣就夠了嗎?
粉專詳細內容可參考:https://reurl.cc/anR6VX
而在參加巴菲特價值學院的價值投資入門班時,提到產業護城河的「無成網高利」,我突然發現,網路事業體其實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評估,簡化如下:
1. 你的品牌,是否可以讓消費者消費(能夠變現)
2. 你的商品,有獨特性,或價格優勢(議價空間)
3. 你的社群,是否有強大的網路聲量(支配能力)
4. 你的服務,是否具備強不可取代性(困難轉換)
5. 你的題目,是否具有大量競爭對手(市場壟斷)
一個很強的護城河,+2分;兩個+3分;三個+4分,滿分4分,代表發展潛力極高。
詳細內容可參考:https://reurl.cc/7Dn6dy
│技巧三:時間負債
和前兩者不同,這是一個監控指標。指的是短期(3-5天)內欠下的時間債務。可以用在評估要消耗多少時間處理學習負債,但我自己主要是用於評估處理事情的先後順序,以及是否要進行斷捨離降載。
一般人稱之為待辦事項清單,但時間負債的概念強調於「每件事都要用時間量化」。
舉個例子:
.完成一份課程心得文需要2小時
.看完一部短篇連續劇需要8小時
.製作一份100%課程筆記需要15小時
每件事都可以量化,有了量就有了數據,有了數據才能討論使用效率(ROI),以及負債量(TOTAL),以及最後的優化(Optimization)。
以自己為例,當時間債務累積預估量超過72小時,我會感到極度焦躁,同時做事效率也會大幅度的下降。對我而言,72小時是一個閥值(Cut off point)。我習慣每三天會做一次累積預估量計算,如果算起來接近甚至超過72小時(例如大型專案,疫情支援等),我就會做「降載」的動作,例如開始刪減不必要的任務清單;找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模式;或是尋找任務上變通的方法,降低原本耗時。
平常的時間負債,我會控制時間負債量在30-50小時左右,方便自己有突發性空閒時可以快速轉戰其他任務,避免突然閒下來卻發現不知道要幹嘛,同時也可以借用「還債」的壓力敦促自己維持在比較好的工作效率上。
▌寫於文末
其實概念很簡單,說穿了就是「挑重點學,挑重點做」。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大家一個新的視角去切入學習法,,也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可以一起討論~
回地圖首頁:LL生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