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醫學院畢業後,PGY 醫師常面臨是否選擇 Gap Year 的抉擇。這個決定究竟是浪費時間,還是難得的自我探索機會?陳和謙醫師意外經歷了 Gap Year 的時光,他在文中坦率地分享了在這段自由時光中的所思所想。他嘗試在「追求即時性的愉悅」和「經營長久性的踏實」之間取得平衡,同時思考什麼是真正的自律與成熟。這段經歷不僅是對自我的探索,更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刻反思。
如果有一天,我們中了時間的大獎,生命裡能夠多出額外的一年,你會不會拿它來揮霍呢?
成為 PGY 醫師前意外的 Gap Year:如同中了時間樂透
兩年半前 (2016),從 7 月底考完二階國考,到 10/18 入伍的兩個半月裡,是我 Gap year 的初體驗。大多數同屆的男生們,都在當年 8/4 被徵集進了成功嶺,而我卻在兩天前的下午,才意外知道自己可以不用進去了。
這實在出乎自己的意料。像極了一個即將入監服刑的囚犯,已經被帶到了監獄門口,卻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宣判無罪釋放。
「什麼?當兵的一年直接變成自由的 Gap year 了嗎?」
在起初一段時間裡,我成天喜出望外。簡直像是中了樂透彩 ── 接下來一整年的所有時間,都是贏得的獎金。只不過,不得不承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自由假期」,自己也像個意外中獎的人,雖然對額外獲得的時間有些規畫,但整體而言仍顯得揮霍。
Gap Year 規劃:如何平衡自由與目標
坦白說,當時我知道,接下來自己有許多事情可以做,但心裡倒也沒特別有太強烈的意圖,要去把特定的什麼事給完成。
我明白,若欲達成特定的目標,在商管領域常常會有一些 SOP,例如:「設定目標 → 訂定計畫 → 拆分任務 → 擬訂日期 → 個個擊破」。但是,從學生時代一路走來,深刻的 A 型人格已經讓我感到疲憊。
「設定目標,接著窮盡辦法去達成,一切的行動都是為了通往這個終點」── 這確實是再有效率不過的執行策略,只是,我覺得自己人生的太大一部份都是這樣的模式,長期下來,甚至已經內化成幾乎唯一的思維邏輯。雖然它確實使我做事變得「有效率」,但似乎卻也讓自己失去了一些自由。
二十多歲之後,我常常思索,自己是不是因為這樣,而每每只能感受到目的達成時的美好,卻無法享受經營事情的過程,以及「盡人事、聽天命」的自在呢?
「人生一切努力,不都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自由嗎?」
於是,我決定採取「規劃但不勉強」的策略,不等到未來,在當下就將靈魂放生。
Gap Year 期間的自我提升
我決定做自己平常就會做的、想做的事情:
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接觸不同的世界。兩個半月之中,我上了 Coursera 的線上課程:Learning How to Learn(探討有效的學習的課程)、唐詩新思路(從文學培養思考與探討人生的課程)、競爭策略(賽局的課程),閱讀了〈從 A 到 A+〉、〈西線無戰事〉等書,也參加了哲學 phedo 的讀書會(書名:自願為奴),且還與幾位 PGY 同學定期討論醫學的內容。
另外,當時的許多時間,則是投入到「學寫程式」上。
雖然之前略微有一些程式概念的基底,我試著認真的讀了好一些官方版的語法教程,並在線上學程式網站 codeacademy 中,把程式語言中 python 的免費區段全部學完了,之後還花了好多個下午,把菜鳥教程裡的 1 到 100 題,以及各種排序法的基本功給完整的寫了出來。
雖然以上這些看起來好像很威(怎麼寫著寫著,自己都要醉了XD),但其實只是大量時間堆疊出來的結果。必須要來平衡報導,那段期間裡,自己到底做了多「廢」的事
Gap Year 自由探索:平衡與誘惑
在 2016 年的 8 月初,有一件「國際級」的大事,就是任天堂出了一款 Pokemen Go 的 AR 遊戲。當時,它讓許多進成功嶺閉關 16 天,之後重返陽間的同學驚訝道:「天啊!才不到一個月,全世界怎麼都變了!」
因為深知自己是個「自控力極差」的奇才,不管是漫畫、動漫或小說,都超容易沉迷(我過去連民視八點檔的《夜市人生》都可以沉迷了,你說呢?),而且一旦沉迷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不要問,很可怕 XD),所以對於各種誘惑一向非常提防,平常絕不主動涉入,以免讓自己掉入難以抽身的陷阱中。
不過,當時不論是網頁新聞、Youtube、FB 動態,甚至是走到街上,全世界都在提示玩 Pokemen Go 的訊息,心裡總還是癢癢的,一直要消耗我很大的意志力去克制自己的衝動。於是:
我決定採取折衷的手段,堅持不玩遊戲,只藉由「複習」小時候看的神奇寶貝卡通,用替代療法來「治療」一下我的癮。
結果呢?
結果就是連自己都不好意思說的「下場」 ── 我發揮了幾乎可以寫 review paper 的精神,去把神奇寶貝從上古時代以來的大部份集數都快轉、跳轉地看過了一次……
呃……神奇寶貝究竟到底有多少集呢?它從 1997 年 4 月開播到現在,每個星期都還在播,你說有多少呢?在已經完結的 5 部之中,其中第一部無印篇就有 275 集了。
(自己果然承受不起誘惑啊!唉,真的對菸毒成癮戒除不掉的人,超有同理心的!今天我沒有抽菸吸毒成癮,純粹是因為一直以來所處的環境比較幸運,而並非內在的本質較為高尚。)
還沒完呢!在那時期裡,我弟國中的全班同學都在瘋玩 Pokemen Go,他也把我的 Pad 拿去並也裝上了,最後,因為那畢竟是我的 Pad,玩比較多的人終究還是我……
這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
PGY 的同學正陷入醫院的生活裡無可自拔,必須要早起看病人跟老師查房的時候,或是成功嶺的同學們在晨跑 3000 m,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壞掉了的時候,有一個 gap year 的人也立定志向每天早上 6 點起床去運動,邊跑步邊抓 Pokemen ……
Gap Year 後的反思:什麼是成熟?
當然,我清楚大部份人的觀感,尤其是長輩,會對於這些經歷抱持負面評價,認為是在大好時光裡浪費生命。
社會的主流價值,雖然沒有言明,但總認為做「對自己未來『有用』」、「對別人『有用』」的辛苦的事,才是應該的。
但既然在做的當下,能夠獲得即時反饋的愉悅、即時的爽,為何會是「浪費」呢?為什麼生命裡的事件一定得是「投資」,一定要是為別人產生貢獻,才值得受到肯定,當事人才能夠心安理得呢?
我並不主張做這些事情就是在浪費生命,但另一方面,卻也並不覺得這樣「任意沉迷」、「即時行樂」的行徑就該受到包容。我的內心常常糾結著,並且頻繁的 criticize 自己 ──
是否,空曠的時間,只應該留給真正「自律」的人?
是否,自由的環境,只適合留給真正「成熟」的人呢?
那所謂自律和成熟,又是什麼呢?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讓讀書佔據了大部份的生活,時間到了就乖乖地去睡覺,就是「自律」嗎?
在進入了社會之後,開始擁有買房買車的慾望,把大把的時間在上班和加班,就是「成熟」嗎?
不是的。
那到底什麼是比較好的人生狀態?要如何達成?在「追求即時性的愉悅」和「經營長久性的踏實」之間,該如何取捨?我不確定。
能夠確定的是,自己的 ego 大概還必須要再成長,才能夠在未來減少發生「自我認知不協調 (ego-dystonic)」的糾結。因為在我心目中:
所謂成熟,是心中擁有一種篤定,對於自己、對於未來。於是,在生命裡的每一天,都能夠過得沉穩、自在,不會因為莫名的事件,便讓眼前的景色風起雲湧,使自己前進的軌跡,忽然間偏往了另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