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在準備家庭醫學專科筆試時,考生常遇到外界對考試難易度的誤解。朋友們通常以高通過率和平均分數為依據,認為考試簡單。然而,考生在備考中卻感受到「裸考起分低」和「備考效益差」,這讓他們對考試難度的感知完全不同。本文將解析這些差異,解答考生們心中的疑惑。
考完家庭醫學專科的筆試,友人 Q 問我,今年考試難不難。
Q:「應該很簡單吧?」
謙:「並沒有好嗎!」
Q:「跟往年比起來怎麼樣?」
謙:「感覺沒有差很多~」
Q:「咦你們往年通過率不是很高嗎?」
謙:「是高呀,可是不代表簡單。」
Q:(???)
近來有感而發。不是應屆考生的「局外人」,包含同儕、師長,這幾個月來總是說 ── 唉呀你們這考試很簡單啊!根本不用緊張啊!
然而,每年應屆考生備考時,卻總辛勞夜讀,抱怨考試很難。
到底怎麼回事?
究竟是外人未能體恤「民間」疾苦,還是考生總愛無病呻吟?
考完後,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思考,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局外人的「簡單」,是什麼意思?
首先,得先瞭解,「局外人」如何判定一場考試究竟「簡單」還「難」。依據是什麼?
通常,是看考生「平均分數或中位數分數」與「及格率或通過率」高不高。
沒參加考試的師長或主任,看到考生歷年考試成績平均 72 分,又相信自己家考生表現得不會比人家差,便信心滿滿,認為一定會通過。
其他領域的伙伴,得知往年及格率 9 成 5,就說你們考試真是太簡單了!(註:以上僅舉例,非家專真實數據)
聽起來挺有道理的。
既然「證據確鑿」,考生為什麼還會說考試難呢?
當考生說考試難,很可能是在說外人不易感受到的兩樣東西:「裸考起分低」,和「備考效益差」。
怎麼說?
醫學生的考生視角,為何感到專科考試「難」?
你是考生,經過幾年臨床「訓練」、累積經驗後,即將迎來幾個月後的專科考試。
你先嘗試拿起往年試題,以輕鬆心情裸考,發現題目自己都會嘛!
寫完對答案,竟然有 80 分!
太棒了!那你接下來幾個月便可信心滿滿,從容不迫地準備考試。
可是萬一,裸考時若只有 50 分呢?
你會覺得天啊,好險現在不是真的在考試,我竟然不及格呀!得好好努力準備才行。
此時,你感受到的「難」,來自於「裸考起分低」。
起分低歸低,接下來你花 3 天時間認真準備,再拿起一屆試題,振筆疾書,發現考試範圍不過如此,很多題目自己這幾天都準備到了。
一對答案,74 分!
「哈哈哈!」你狂笑三聲。
從 50 分到 74 分,準備短短三天就提高 24 分,平均花一天時間可以提高 8 分!
照這樣下去,要是再努力準備好幾天的話,豈不就要超過 100 分了嗎?
「不行不行,不能再準備了!」你拍案立起,拂袖絕塵而去。
若情況如此,考生還會說難嗎?
不會。
但如果,費一整個月挑燈夜戰,啃完整本教科書後再考一次,發現分數居然更低了!咬著牙,再苦苦夜讀七七四十九天,再考一次,對完答案,發現分數只來到 62 分。
你一口鮮血噴在考卷上,忽覺人生無望。
此刻,你感受到的「難」,來自「備考效益差」。
考試難易度的誤解──醫學生與外界的不同視角
瞭解上述概念後,我們再回頭看,外人和考生對一場考試難度描述迥異,其實並不矛盾。
外界認知的「容易」,來自他們看見的「結果」── 歷年考生「平均分數」超過 70 分,且「及格率」高。
應屆考生以為的「難」,來自他們準備的「過程」── 備考前發現「裸考起分」低,且備考時未能感受到明顯的「備考效益」。
所以,雙方觀點恐怕都不能盡信。
外界常忽略考生備考過程的艱辛,傾向低估考試難度;應屆考生也易受備考時的挫折籠罩,忽略歷年考試結果普遍理想,顯得過於焦慮。
或許,需要調和一下。
所以,今年考試究竟難不難?
哼,放榜前,才不告訴你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