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作為一名醫師,不斷學習是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環。然而,許多醫學生和實習醫師常常遭遇令人沮喪的學習困境──付出再多努力,依舊無法真正掌握知識。這種學習挫折的根源,往往在於教材未能建構恰當的「認知階梯」。優質的教材需顧及學生的先備知識,循序漸進地層層累積,認知負荷也不能太重或太輕。基於「認知階梯」理論精心設計的教材,能引導學生高效掌握醫學專業知識,最終成就出色的醫療人才。透過理解「認知階梯」的重要性,醫師們能夠自我反省並改善自身的學習之路,為日後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奠定基礎。
你有過以下的經驗嗎?
上了某堂課,老師講了一個概念,你頓時醍醐灌頂。
原來是這樣啊!這些知識也太有用了吧?你激動不已,覺得這個主題真是太重要了,於是立刻下定決心:今晚,就要燃燒火力,認真把它給學好!
回到宿舍,開啟衝刺模式,打開老師的上課 PPT,接著翻開共筆、手冊(例如小麻、華盛頓)、準備國考的複習講義(例如 First choice),甚至是厚厚的聖經級原文書,然後認真地從第一個字開始讀起。
讀了一會兒,你發現有幾個地方自己實在讀不懂,所以查了一下,東看看、西看看,也做了一點筆記。
就這樣,幾個小時過去了。你很認真,卻感覺自己沒學到什麼東西。
又再讀了一會兒,轉眼已是深夜。你堅持繼續下去。
最後,體力不支的你,終於攤死在桌上。
沒關係,你想著,然後還有隔天…只不過,隔天,就沒有然後了!
為什麼努力還是學不會,問題點在哪裡?
對於這樣的場景,你可能並不陌生。至少,這就是見實習階段,在我身上所不停上演的戲碼。
問題出在哪裡呢?是手冊寫得不夠完整嗎?是原文課本寫得不夠精簡嗎?是共筆品質太差,還是,自己太廢呢?
都不是。這項學習困境的本質,在於文本的教材,沒有為學生鋪設出適合他們的「認知階梯」。
什麼是「認知階梯」?
學習,就像是一步一腳印,在爬樓梯。
我們的認知,延著學習教材裡面的一字一句,像踩著一級一級的階梯,不斷愈爬愈高,最後登上階梯的頂端,學習才終於完成。
也就是說,學習,就是延著一條無形的「認知階梯」,一路向上的過程。
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前進當然必不可少,但是,同樣重要、甚至是更重要,但卻常常被忽略的是:就算一位學生積極努力,也不是所有的階梯,都能夠帶領他抵達終點。
要能夠引領學生通向終點的階梯,必須要滿足以下的兩項條件。
「認知階梯」有什麼條件?
第一,階梯本身,必須要下降到學習者最初所在的位置
如果你在 1 樓,希望能爬到 台北 101 的頂端,階梯就必須要從 1 樓開始鋪設。從 60 樓開始延伸的階梯,哪怕建設地再堅固、再豪華,也沒有辦法幫助地面的人通往頂樓。
以數學為例,如果你想要學習「log (對數)」,你就必須先學會「指數」;而為了學習「指數」,你就得先學會「乘法」。
如果你今天連乘法都不會,卻拿到了一本高中的數學講義,你肯定是沒有辦法透過它來學會 log,因為你不具備學習 log 所需的「先備知識 (prior knowledge)」。
一份良好的學習教材,必須要以學習者的「先備知識」為基礎,向上搭建階梯。如此一來,接下來學習的過程才能順利。
第二,台階之間的「高度差」必須適中
如果台階之間,這一階和下一階之間的高度相差太小,那你就容易覺得無聊,覺得自己就算花了時間,也還是學不太到新東西。
相反地,如果台階之間,這一階和下一階之間的高度落差太大,那過程中你就會非常辛苦 ── 單單為了爬上某一層階梯,花上很多的時間、反覆努力,就算之後真的能爬上去,你也很快就會累了。
這是因為,每一項新知識被接收時,都會對我們的認知產生負擔,就像每層階梯都會消耗體力。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理解知識所造成的負擔太大,那麼,我們的專注力很快就會被消耗完了。
一份教材要真正有利於學習,就不能讓學生承受太大的「認知負荷 (cognitive load)」。
如果學生每讀一行字,就發現好幾個單字看不懂,每讀一個段落,就發現有好幾個專有名詞不認識,你就會想說:唉呀,好累啊!這段路怎麼這麼難走?那我肯定到不了目的地,乾脆就不爬了吧!
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一段階梯,即使能夠通往知識的終點,學生終究也還是到不了的。
利用認知階梯,為自己量身訂做學習路徑
以上,我們已經介紹了「先備知識」和「認知負荷」的概念。接下來,我們要拿這兩面鏡子,來「對鏡自照」,反思一下醫學知識的學習,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當你翻開共筆,翻開各種手冊,翻開厚厚的聖經級原文書時,你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真的已經具備「開始閱讀」它的能力了嗎?教科書的編寫,是否有充份考慮到學習者的「先備知識」呢?書本裡的字句之間,對你造成的「認知負荷」會不會過大呢?學習過程中,一路往上的每一級台階,總是能夠讓你一腳跨上,大步向前嗎?
答案,往往是不行的。
今天,如果只有一位學生到不了樓梯的頂端,那很可能是他不夠努力。
但是,當一整群學生都抵達不了終點,那麼更有可能,該是認知階梯的架設出了問題。
許多時候,老師們總是喜歡往學生身上進行檢討,但或許,探討階梯的鋪設要怎麼樣改進,才能夠真正地幫助我們解決學習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