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品叡醫師
#五分鐘就可以學習
#從課程設計就開始對抗遺忘曲線
#不帶入績效評核很難適當評估課程成效
「碎片式學習」是這個世代生活的人們都需要了解的。
面對時間被拆解越來越零碎的我們,如何善用這樣碎片般的零碎時間做學習,是挑戰,也是課題。在醫院工作,這個問題更加的嚴重,時間被切割得非常支離破碎,而且有非常高機率被打斷的機會。這也是我當初報名Wally老師微學習課程的主因。
針對這個問題,Wally老師在課程中給出非常多的對應策略,以及實際做法。對於不同長度的時間,可以操作的課程非常多樣,不僅限單純的影片回放。短篇文章、短剪輯錄像、甚至簡單的在群組拋出問題互動,在對的時間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功效,讓我完全跌破眼鏡,原來設計課程,還有那麼多種玩法,真的太酷了!
分享課後的三點收穫:
▌別人花了五分鐘看了你的課程,能夠獲得甚麼?
「如果講不出來,建議你不要做。」
記得很久以前剛開始幫學弟妹上課時,有一位很投緣的醫界前輩給了我類似的建議:「每個學生都是因為相信你,而把自己的時間交付到你的手上;浪費他們的時間,就是浪費他們對你的信賴。」這段話我一直記在腦海中,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浪費他人生命的那人。聽到Wally老師這句話的時候,前輩的提醒又再一次出現,在一次的提醒自己,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就算只有五分鐘的時間,也要認真去看待。
▌普通員工學習的時間,一週平均是1%
這無疑是一個讓我十分震驚的數字。可能因為自己平常喜歡東摸西摸,看些有的沒的東西,即便工作很忙很累,我還是習慣讓自己的生命有新事物的流入,即便只是看了半本書,對我來說,那一週我就會很開心。這句話將我拉回了現實,我也才明白為甚麼過去很好的朋友會跟我說「不要把自己的情況套用在他人身上」。清楚直面現實狀況,才有可能設計出適當的課程,並從中做出實質上的改善。
▌講師的挑戰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學員下課後
臨床上醫學教育的流動性很高,很多時候彼此見面都屬一面之緣,下一個月大家都換到不同的Station工作,甚至那一個月,可能就是人生中見面的唯一一個月份。也因著這樣的迅速輪替,造成追蹤上的不便,很多時候自己其實看不到自己的課程對於學員的影響,而忽略了這個問題:「課後的追蹤以及成效評估」。對於Wally老師開頭便提到的「不帶入績效評核很難適當評估課程成效」非常有同感,但也正是因為環境的關聯,導致固有的績效評核機制難以運行,所以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踏實的追蹤大家學習的狀況,以及是否真的有改善學員臨床作業和知識學習,乃當務之急。
▌寫於文末
「學全部讓學生開始忘,還是學一半讓學生開始用?」
這句話即便過了一周,還是如同聽到的當下一樣衝擊。對於一個聽課常常開2.5-3倍速的品叡而言,容易忘記是一個一直以來的難題,目前自己的作法是要求自己完成課後的逐字稿,或者是文字版的筆記,完成一份相當於多唸30次左右,藉此降低遺忘的狀況。但聽完Wally老師分析遺忘曲線後,我發現原來只要透過在Key moment上的操作,就可以大幅提高記憶程度,讓我非常的驚艷。
數據化圖表的表達方式,明確的告訴大家人們遺忘的速度,以及最後剩下的記憶強度。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圖像化的「聽得快,忘得也快」,讓我更清楚自己的癥結點在哪裡。
在這一週的時間,對自己的快聽快學的習慣,做了三個調整:
1.在課程結束前,直接做出3點摘錄性筆記
2.在課後16小時內,做出該課程的知識圖卡
3.在課後的第6天,發表課後心得文
系統化地做到三階段的課後回顧,對於課程的記憶程度,也維持在將近50-60%的範圍,收效真的非常的好,超級感謝Wally老師的介紹!
課程詳細資訊放在最後,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學習~
回地圖首頁:CE課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