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在醫學院畢業後,每位年輕醫師都將面臨人生重要的抉擇時刻 ── 該如何規劃未來的職涯發展?這不僅關乎個人的專業發展,更攸關未來的生活品質與人生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專科,需要綜合考量個人特質、生活期待、家庭規劃等多個面向,這些都是需要深思熟慮的關鍵因素。這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而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人生申論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在尋找答案的路上,有哪些重要的面向值得細細品味。
前一陣子剛好被問到醫學生職涯選擇的問題,簡單整理一下自己遇過的問題,和大家分享。內容為個人主觀觀點,參考即可。
喜歡動手就是外科,熱愛思考分析選內科?
多數的結局並非如此
動手做有很多形式,GI 和 CV 都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喜歡做很多 Procedure,急診和重症也是好選擇,適合外科的要件是:「你怎麼在極短的時間,獨立做出判斷,並開始執行。
我們平常遇到的 99% 病人都是很 minor 沒有嚴重病痛的病人。但我們所受的醫學訓練,卻是處理那 1%,沒有你他可能就沒有明天的病人。今天很不幸的,腹部手術很沾黏,在 dissection 的時候 Common iliac artery 破掉,你該怎麼辦?你猶豫了一下,說出要 table consult CVS 時,已經過了一分鐘,病人可能已經 shock 了,等到 CVS 來,可能又過了 5 分鐘,病人會不會 CPR,不曉得。
外科系面對的是這樣的狀況,雖然上述的狀況不一定會發生。但有狀況就是正面對決,所有的壓力都在你身上,所有的眼睛都看著你,等待你發號施令。同時,如果今天病人有了萬一,你有沒有辦法承擔起你「開死病人」這個事實嗎?
我想,外科系承擔的壓力大概是長這樣。
我很喜歡前輩告訴我的一句話:「手術出血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出血點。」外科需要的不是單純愛動手愛操作的人,而是在手術台上面對緊急狀況時,你能不能夠在短短數秒內就下決定,並開始執行的人。你說這個分法能適用所有人嗎?我不曉得,但至少我自己是這樣區分出來的。
你是向錢看齊的人嗎?醫師的收入與工時考量
有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
談到工作,大家都會講「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七個字。醫生是生產系職業的頂標之一,但換成時薪比較,有時只落在中段班而已。之前聽同輩講過一個笑話:老闆收到一份面試履歷,上面寫著剛畢業工作滿一年,但工作經驗那欄卻寫兩年。老闆面試的時候就問他說,你是不是寫錯了?然後年輕的面試者跟老闆說:「因為都在加班啊!」
雖然勞基法已經規定,不可一個月不可超過 320 小時工時,但即便不加上自主學習的時間,也幾乎是其他職業的兩倍工時。有時被嘲笑說薪水很高,我也只笑笑地說,那是因為我每個月比你多做一份工作。但,有些職業可以兩三年一跳,薪水翻倍,或是利用下班時間進修,找出事業第二春。時間是醫生的死穴,而現今世界上也沒有方法能交易時間(有的話請告訴我,我很樂意)。
雖然現今的醫學生,越來越多是依循成績或家庭期望,或是 18 歲那年不小心填錯志願 (?)。醫生也從一份志業,逐漸轉變成一份工作。我想會走到臨床,多少對醫學還有熱情和抱負。但如果付出跟收入不對等,這樣的熱情抱負,可以持續多久?如果你有熱情抱負,願意追逐夢想的人類,我想這個問題你可以跳過。
而對於我,我覺得醫生就是一種工作,工作就是要養得起自己和家庭,以及長上。如果今天你的收入和你付出的時間,沒辦法支撐你的家庭,該怎麼辦?所以問清楚自己是不是重視收入和付出時間的人,我覺得很重要。
你喜歡人嗎?男人還是女人?選擇適合你的科別與客群
這邊不是在討論你的戀愛傾向。
而是在討論未來的50年,「你會希望做個與人相處的醫師」,還是「不會需要跟病人或家屬溝通的醫師」。你希望你的客群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還是只限縮單一性別,思考你未來希望的「顧客群」,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很喜歡前輩的一句話:「跟人相處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工作』。」
以前照顧病人,是較單純照顧病人的「病」。但現在照顧病人,卻是要照顧病人的「病」、「身」、「心」,以及病人的家屬。你有能力照顧那麼多人嗎?你願意照顧那麼多人嗎?
通常一線二線科的分水嶺就在這裡,你是不是願意接受一份「面對人」的工作?
醫師職涯與家庭生活的平衡,家庭、事業有時很難兩全
結婚與小孩會是每個人的課題。
有人選擇上車,有人選擇不上車。我不認為沒有結婚或有小孩,人生就不圓滿。但家庭需付出時間,經營另一半和小孩的關係。
時間是醫生很難給予的承諾
如果你是有打算組成家庭的,那麼考量不同科別的「時間自由度」,就會是很重要的課題。我有一位學姊現在 V2,她是兩個可愛孩子的媽,但因為科別和人力短缺的關係,她一個月裡面只有 14 天能回家。我問她怎麼能接受這麼長的時間跟小朋友分開,她只輕輕的和我說:因為她有自己的理想,沒辦法。
提升醫師競爭力,掌握六大關鍵技能
你還有其他謀生技能嗎?
醫生不見得是你人生的最終道路,在斜槓時代,這件事情越來越多人思考,擁有越多謀生技能,你越不會被這個世界淘汰。這邊並不是講醫學專業不重要,而是你有想過以升 VS 之後,病人從哪裡來嗎?
以前我們學的醫學專業六大核心能力,沒有告訴我們的是:「醫生有 99% 的時間,都在處理 Para-medical(非醫學專業)的事情。」
你還在寫六大核心能力表單嗎?現在的六大核心早已變成 1+5=6
新六大核心能力:
- 專業力 (Medical):指醫學專業能力 (Medical practice)
- 外貌力 (Paramedical):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
- 表達力 (Paramedical):簡報力和口報力
- 社交力 (Paramedical):人脈就是錢脈
- 行銷力 (Paramedical):賣好你的服務
- 提問力 (Paramedical):反思並提出問題
現今的醫學教育,很少提到該怎麼訓練 Paramedical 的能力,可這 5 個 Paramedical 的能力,卻變成 21 世紀年輕醫師發展的重要能力。
根據 2018 年衛福部的統計,全台執業醫師為 69,069 人,差不多是 7 萬人。一年再出產約 1,000 位左右的醫學畢業生,大家都是通過學測指考,幾乎是都是台灣 PR99 以上被篩選過的人類,撇除極端值,大家的專業力 (Medical practice) 都不差,但 Paramedical 的能力卻相差甚遠。
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你要怎麼在這 7 萬人中脫穎而出?」
學長姊的生活,就是你未來的生活模式
看看大自己兩三屆的,住院醫師的學長姐,他們過的生活,會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再看看大自己五六屆,甫升主治的學長姐,他們過的生活,會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我們無法用同樣的方式,得到不同的未來
在體制環境不變的狀況下,你的未來生活會跟學長姐長一樣。趁 Run 科的時候多觀察學長姊的生活模式,是不是你喜歡的,可以接受的。
有些科可能凌晨 3、4 點才下刀,你能接受嗎?
有些科可能晚上 10 點準時下班,你能接受嗎?
有些科別可能 QOD CPR,你能接受嗎?
雖然有些東西,要自己走過才能體會,但事前多想一點,我覺得還是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有幫助。
寫於文末
最後祝福各位 PGY 學弟妹,都能找到通往自己理想生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