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在診所經營的現場中,多數醫師總以為「行銷」、「設備」或「病患數量」才是營收與發展的關鍵,卻忽略了真正決定診所能否永續成長的核心:「診所人才」。無論你是剛開業的創業醫師,還是正在擴張院所規模的經營者,若你在招募櫃台、護理師與行政人員時屢屢碰壁,流動率居高不下,這不僅是人力市場的問題,而是診所本身制度、文化與雇主吸引力的問題。
本文將從「診所招募」、「人力留才」到「團隊制度建設」三大面向,深入解析診所在人才經營上最常忽略的關鍵盲點,並提出實用策略,幫助你打造值得好員工留下的工作場域。記住,真正能讓診所長大長遠的,不是只有醫術與行銷,而是一支穩定、信任且能共同成長的團隊。
對於許多正從醫院體系考慮轉戰診所的醫師來說,「病人流量」往往被視為診所營運的首要指標。但事實上,一間診所能否長期穩定、具備發展潛力,關鍵不僅在病人數量,而是在於其背後的整體運作系統。
診所的營運,可以拆解為三個層次,而這三層恰恰揭示了「診所員工」為何才是真正的營運基石。
診所營運的三大核心層次:病人、管理、員工
第一層:病人 - 帶來營收的第一引擎
病人是現金流的來源,是你能開啟診所營運循環的起點。為此,診所投入廣告、社群經營、異業合作,試圖擴大曝光、吸引更多新客上門。這一層,決定你是否「有人來」。
第二層:服務與管理 — 決定病人是否留下
病人來了之後,如果接待流程混亂、環境不友善、療程說明不清,將導致一次性消費,甚至產生負評與流失。這一層仰賴制度、流程與一致性的服務標準,決定病人「會不會回來」。
第三層:診所員工 — 支撐診所成長與品牌的根基
但你要問:誰執行這些流程?誰創造了病人的整體體驗?答案正是你的診所團隊。
- 沒有好的護理師,再好的醫師技術,病人還是覺得「這家診所服務不夠好」。
- 沒有專業的櫃檯與客服,病人從預約那一刻就可能流失。電話中語氣冷淡、流程不清、資訊傳遞不一致,或現場接待缺乏耐心與效率,都會讓病人對診所產生負面印象,甚至直接選擇放棄就診。
- 沒有可靠的助理與行政人員,醫師可能得花時間處理雜務,無法專心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沒有這些人,即使你投入再多的行銷預算、添購再先進的設備,診所的整體運作依舊難以長久維持。
從病人撥打第一通電話開始,到預約安排、初診接待、療程進行,再到療程後的追蹤與關懷,這些看似瑣碎卻極關鍵的服務流程,無一不仰賴員工的細心、穩定與專業。如果沒有經驗充足的護理師精準配合醫師節奏、沒有訓練完善的櫃檯清楚傳達療程與費用、沒有行政人員確保日常營運流暢,診所再好的醫術與行銷也無法轉化為穩定的信任與回診。
診所的營運表現從來不是醫師一個人的成果,而是整個團隊共同打造的系統成果。員工是否穩定、流程是否順暢,才是決定診所是否能持續成長與讓病人持續選擇的重要關鍵。
「診所人才」好壞,決定你的續航力
當你開始進行診所招募時,真正該問的問題是:你希望找到「能與診所共同成長的夥伴」,還是只想「趕快補人」?
這不只是態度問題,而會實質影響你的整體招募策略。若以快速補人為主,你可能會優先考慮即戰力、熟手、有經驗者,期望他們能立即上線、減少訓練成本。但這樣的人選,往往也在觀望是否有更輕鬆或待遇更優的機會,一旦診所出現磨合期、或缺乏長遠願景,他們就會選擇離開。
相反地,若你希望找的是能夠「一起走長遠路」的夥伴,那麼從篩選履歷到面談內容,就不能只問技能、經驗,而要回到一個核心思考:這個人是否適合我們診所的文化與成長節奏? 你是否願意為他投入訓練與培養、建立職涯路徑?
診所員工的穩定度,並不只是人選本身的問題,而是你用什麼樣的眼光在「設定這段關係」。從招募初始階段就思考長遠合作,才能真正找到會留下來、撐起診所未來的人。
適合長期發展的診所人才特質
- 態度是否端正:技能可以培養,但工作態度是根本。
- 文化是否契合:能否融入診所的節奏與團隊氛圍,建立共識與互信。
- 潛力是否明確:是否願意主動學習、逐步承擔責任,成為未來的核心戰力。
- 是否能提供病人優質體驗:是否站在病人角度思考,讓病人記住診所的服務,而不只是療程內容。
這些特質,遠比單純的學經歷或證照來得更關鍵,也更能預示一位員工是否能與診所長久走下去。
診所找人找不到?先檢討這三個盲點
診所人才市場早已進入「競爭時代」,優秀的櫃台、護理與行政人員已是高度搶手資源,不再是隨便開職缺就有人主動投履歷的時代。如果你常常遇到「履歷不夠」「好不容易來面試又不來上班」「剛上手就離職」等狀況,很可能是以下三個層面的招募盲點出了問題:
1. 薪資福利不具吸引力
對於多數求職者而言,診所的工作在刻板印象中是「責任大、壓力高、工時長、薪水普通」。若診所仍停留在「基本薪資+沒有明確制度的獎金承諾」,或只用「來了再談」的模糊條件,對有選擇權的求職者來說,幾乎不具吸引力。尤其在同區域內其他診所福利條件更透明、制度更完善的情況下,人才自然會往制度穩定的地方流動。
2. 缺乏清楚的升遷制度與獎勵機制
多數診所的崗位屬於非主管級職務,但若完全沒有成長性與制度化的激勵設計,員工很難建立長期投入的理由。許多診所雖然口頭上說「之後可以升主管」「我們會看表現給獎金」,但若沒有寫在制度裡,沒有依據規則執行,久而久之會讓團隊失去信任與期待。
建立階梯式職等、依任務完成度給獎、規劃內部輪調機會,這些做法不僅能提升員工認同感,也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未來在診所中是可以被塑造的,而不是一份永遠停留在基層、看不到前景的臨時工作。
3. 內部管理混亂、職責不清
一間診所若沒有明確的分工與流程,員工每天可能都在面對「不知道誰該處理什麼」「做了又被退回」「被病人罵還沒人幫我說話」的壓力。
診所缺乏 SOP,或者 SOP 雖有卻沒人遵守,會造成日常溝通壓力升高、人員疲於補位與滅火,也讓新人難以進入狀況。一旦「責任模糊」與「制度空轉」的狀況變成常態,即使高素質人才進來,也很難撐過試用期。
換句話說,不是你找不到人,而是你打造的工作環境與制度,讓「適合的人」沒有留下來的理由。
如何讓好員工留下來並持續成長?
「好的人才」不是靠開出高薪就能吸引,也不是靠硬性的管理制度就能長期留住。他們更重視的是:工作是否有明確目標、是否能被公平對待、是否能在團隊裡安心投入,並看見自己長期的發展可能。
對診所來說,打造好的工作環境並不是「氛圍好就夠了」,而是要從制度、空間、文化三個層面同步設計。透明的流程、合理的分工、清楚的成長制度,這些不是附加價值,而是優秀人才能否願意久留的基本門檻。
若沒有清楚的制度與流程,就容易導致資訊落差與內部混亂;若缺乏尊重與信任的氛圍,員工再努力也難以發揮潛能。當人才在工作中看不到被肯定的可能,也無從感受到自己的影響力,久而久之,留下來的只會是習慣麻木或缺乏動機的人。
打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不只是提供穩定的收入,更是一種能夠支撐團隊信任與合作的文化設計。唯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員工才會真正投入,醫師才能專心看診,診所的服務品質才能自然提升。
這也是為什麼「留人」的問題,不能單靠加薪或福利解決,而是要回頭檢視整體工作環境的吸引力。這也正是接下來三個關鍵作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如何讓人留下、成長,並願意參與診所的長期未來。
1. 建立有吸引力的薪資制度
- 固定底薪 + 獎金制度(依門診量、客訴率、效率等)
- 額外福利制度(如:免費健康檢查、年度獎金、家屬就診折扣)
2. 規劃具發展性的職涯路徑
- 每半年檢視職務發展與調薪機會
- 設立內部職級制度與主管培訓機制
3. 打造穩定、溫暖的團隊文化
- 制定明確的 SOP,減少內耗與責任模糊
- 設計合理的人力配置,避免過勞與高流動率
成功的診所 = 好醫師 × 好團隊
診所不是一人診間,而是一個有生命力的服務場域。
你或許可以靠醫術吸引第一批病人,但能否讓他們留下、讓診所擴張、讓你有餘裕選擇病人與價值,靠的是一群穩定、可靠、熱情、有想法的診所員工。
當你在思考診所未來時,請記住:
你缺的不是病人,而是好的病人。 而好的病人,來自於好的員工。
許多診所經營時最常犯的錯誤,是只關心客人,卻忽略員工。但一間診所的核心競爭力,真正來自於「你的團隊」。
別只問「怎麼讓病人多一點」,也該問:「我這間診所,值得好人才留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