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品叡醫師
#學談判是為了「保護重視之人」
#談判的目標是在於「雙方接受」最佳解
#談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雙贏的目的是在於「共創價值」
謝謝老師和師母的用心,讓20班相隔半年後,還是能劃上完美的句點。也是因為恰好相隔了近半年的時間,在課堂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第一堂課和第二堂課自己狀態上的差別,對品叡而言是很重要的收穫。
—
#課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五句話
▌“Always ask for more”
在選秀日電影中,桑尼在選秀前說要用連續兩年的第二輪選秀權,就想換走美洲虎第六順位,美洲虎總管大笑桑尼丟出一個Flurred ball (丟爛球,出爛價;中文翻譯:我就只是丟出一個想法,大家就討論一下咩!),而為甚麼桑尼布剛開始就說他原本的想法三年第二輪選秀權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參考桑尼的OS:我原本打算丟三年,但是先丟兩年看反應,搞不好會上鉤。在 Always ask for more的前提下,你提出的方案只能增加不能減少,不如就從最低/最爛/最不可能的開始講起。
反映在現實,便是在討論有限資源最大化。畢竟「如果你連去要都沒有嘗試,那你怎麼會得呢?」
▌“Always say no, because you can always say yes later !”
不是不要做決定,而是不要「在現場」做決定,稍微緩一下釐清自己的思路,不被節奏牽著走,
對方也有可能因為你的「暫時沉默」而提出更好的要求。
這招真的各種好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三個月前某次課程的促銷活動中,我買了兩門課程,結果對方沒有套用到優惠折扣,被多收了好幾千塊。事後發現打給課程的服務人員,剛開始對方還藉故推託是我的問題在核對時沒確認清楚,弄得我很不爽,我就直接要求退兩門課程的錢。對方可能也被嚇到,後來請主管出來講電話,主管原本只提到退回原本多收的那幾千塊,但因為當下太不爽所以沒有說話回應。結果主管可能以為我就是鐵了心要退全額,便立刻提到之前我有詢問的另外一門課,除了退多收的錢,另外那門課也免費贈送。雖然後來跟主管表明說退回多收的錢就好,但最後主管提出的條件完全驗證了老師在課程中的分享!
▌“I have learned a lot from you”
「談判不是拿關係談判,但談判後要做關係管理。」
而談判最終不是弄得你死我活,最後記得留活路給對手,讓對方有台階下。而其中最萬用的一句話便是:I have learned a lot from you. (我從你那兒學到很多)。畢竟生意不會只做一次,人生路上相遇的到(台語),保持好的人際網絡,工作也更增添一份穩定度。
▌沒有人會告訴你怎麼贏/怎麼輸的,要自己想辦法知道
也許是醫療圈太習慣討論處置的對與錯,以及探討其背後的原因,讓我對「每個問題都一定能問得到答案」這句話習以為常。當老師提到這句話時才幡然醒悟,而且課程中也部分體現了這件事(說部分體現是因為老師絕大多數的時間還是會講給我們聽,真的很感謝老師。因為如果今天是在哈佛的談判課,演練中有很多細節如果自己沒有察覺,老師也不會特別去提醒你。)
▌任何超越你過往經驗的事情,不代表不會發生
必須誠實說在課程中有很多不舒服的時候,因為太多時後老師給出的想法和案例完全超越自己的理解。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案例切切實實的在這個世界發生過,所以他們才會在課程中被提出。即使很多乍聽之下真的超級無敵誇張,但他們還是發生了。
Be humble. 時刻保持謙卑,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發生的事情,是不是超乎我們的預想。
—-
#寫於課後的五個反思
▌假如你想要和平,隨時做好開戰的準備
記得在做作業一時,在老師對於《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的影評中讀到這句話,然後就很深很濕的,烙印在心底。在2019年和2020年都面對一次很艱難的人生抉擇,卻發現自己總是處於被動,最後只能選擇幾乎是最差的方案。這也是我當初來到課程的原因,經歷過兩次關卡後深深明白,平安的日子是靠著能夠與身邊困境對抗的能力所掙來的,而且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不會是開戰的那一天到來。
▌談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這樣的命題下,談判不單只是檯面上的攻守防禦,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從釐清目標,設定標的到事前準備,到最後走下談判桌進行履行承諾以及關係修補和記錄復盤。在Alex老師的課程中,我感受到原本艱澀難懂的談判,瞬間昇華成一種價值觀,比起針鋒相對的技術,他更像一種處理問題的模式和概念,告訴我們該怎麼樣有效且徹底的解決問題。
坦白說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很反感,我覺得這樣很自私,因為在我自己的認知裡,談判是一種溝通的模式,目的也是尋求兩者的極大化。但也是因為這句話的衝擊和老師後續的舉例中,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才是人會有動力的根本,這也讓我把許多原本放在別人身上的焦點,拉回自己身上。而這樣做之後,原本很多投鼠忌器,擔心別人會怎麼樣不開心的事情,瞬間迎刃而解。
▌資訊被證明前,都是錯的
談判不講出全部的事實,並不等於說謊。在第一次租約談判的演練中我真的超生氣,氣的點是怎麼會拿到兩張資訊不一樣的命題,怎麼會犯那麼基本的打字錯誤。但後來才知道笨的是自己,因為缺乏談判經驗,現實世界的資訊是處處不對等的,甚至很多情報都只是道聽塗說,實際上根本並非如此。
但這樣的狀況,是不是代表我們要一直戴著有色眼鏡,去懷疑坐在自己對面的人呢?我很喜歡老師的回答:「人之間存在著信任;但相對的,人性也是脆弱的,甚至會崩潰的(面對巨大壓力時),但不代表他不是一個好人。」
▌談判桌上的輸贏,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
談判前比的是:誰比較會準備
談判中比的是:誰比較少犯錯
談判後比的是:誰比較會記錄,及復盤
過去討論事情,基本上自己只會想Plan A和Plan B。不是不想想Plan CDEF,而是不知道有甚麼東西可以想,哪些是可以成為自己的資源或對方的籌碼。
經過老師介紹才知道,原來除了己方資源的盤點,對方資源,對方談判人的風格和行事特質,乃至雙方的最佳替代方案(BATNA)和最壞狀況(WANTA)以及談判離場/破局點(WAP)都是在準備階段所要思考過並擬定解決/應對方案。
前陣子碰巧也遇到病人家屬投訴,過去的自己大概就只會道歉而已。但那次除了道歉以外,還多設定了釐清問題,以及如何預防下一次在發生的標的。所以我特別致電投訴的家屬,先致歉讓對方造成不愉快的經驗,跟對方稍微聊了一下後,才知道原來對方只是因為講話比較小聲,沒有聽清楚而造成誤會,跟投訴內容傳遞的完全不一樣。最後對方在聽完說明後,也表示這樣就可以清楚理解為甚麼當時會下這樣的處置。
▌轉換談判人:第一個不接受,第二個可能會接受
在過程中老師提到「轉換談判人」的例子也很受用。跟醫學臨床上的Key person很相仿。記得第一次談DNR的時候,病人已經插管,上了三線升壓藥,狀況非常不樂觀,但太太執意要電擊加壓胸急救。過程中也多次跟太太解釋到病人是因為癌症末期擴散至肺部,導致呼吸狀況越來越差,這樣的狀況電擊壓胸是沒有效的。太太也明白,但還是要拚最後一搏。
直到第二天的下午,病人的媽媽來了,我永遠記得她只說了一句話:「阿妹(太太在家裡的小名),緣分到了,就讓他(病人)安心地離開吧。」太太聽完立刻崩潰大哭,過了半小時後,回到護理站簽下了DNR,放棄壓胸急救和電擊。病人也在當天晚上安然離世。
後來才輾轉得知,先生是一個月前才被診斷是癌症末期,然後病情急轉直下,發病前他們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所以太太一直沒辦法接受先生突然就要離世的狀況。如果那天病人的媽媽沒有出現,或許結局又會是另外一個故事。轉換談判人/關係人,有時真的能夠突破原本的僵局。
▌寫於文末
第一天課程後,我花了半年的時間熟練談判五部曲,而在11月的第一個禮拜,我終於第一次的能夠正面回擊工作上不合理的要求。那一天我很感動,因為終於有一天,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守護自身重要的人事物。
雖然回頭想想,與其說是談判,比較像是知道怎麼吵架,但即便是吵架也好,過了30年我終於學會吵架的技能,跟過去只會妥協,或是花大把力氣去預防事件發生的自己,我覺得有很大的進步。
一直都喜歡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中譯:堅強的人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拯救他人),期待自己成為家庭遮風避雨的大樹時,也能夠伸掌出自己的枝枒,庇佑更多的人。
#橘子吃起來!
#一談就贏思維20班
#睽違半年終於走到終點
#若有更多人學好談判,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
回地圖首頁:CE課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