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在醫院體系中,招募常是人資部門的工作;但在診所裡,醫師往往親自參與面談,甚至主導決策。這篇文章,想提醒每位診所經營者:招募的成本,遠遠不只是 104 上刊登職缺、安排面談時段那麼簡單。
從外部曝光的刊登費、人力銀行廣告,進入到醫師與團隊實際投入的時間,再到因為文化不合、試用錯誤、病患體驗下降等「隱藏成本」,你會發現,真正昂貴的不是給了多少錢找人,而是沒把握住機會找對人。
我們將從實務角度,用醫師熟悉的語境與場景,引導你看見那些被忽略的成本分類,幫助你用經營者的視野,看清診所人力策略背後真正的代價與價值。
一位主治醫師曾這樣說:「我現在最怕的不是沒人來應徵,而是應徵者來了,我要親自空出一時間面談,花了幾乎一個門診的時間面談完幾人後不能確定是不是適合的人。」 在診所裡,醫師往往不只是看診者,更是招募者、培訓者、最後的決定者。每一場面試,不僅佔掉寶貴的營收時段,更讓本來就緊湊的人力排班壓力雪上加霜。
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只是幫你算清楚「花了多少錢」找人,而是幫你看清楚——你在哪些地方持續耗損著診所的營運效能與管理能量,卻從來沒有被計入成本裡。
招募一位診所新夥伴,其實比你想的還要花錢
對多數醫師而言,「招募」是個陌生又容易輕忽的主題——因為在醫院體系中,招募往往是人資處、人資室等單位的責任;但一旦轉為診所經營者,這項任務不但必須親自參與,更直接影響診所的營運成果與穩定性。
根據多家人資顧問公司的研究,一位新員工從刊登職缺到完全上手,平均可能耗費超過一個月的管理能量與 5~10 萬元的隱性支出。這還不包含錯誤錄取帶來的團隊士氣的變化與病患流失風險。
診所要的不只是技能熟練的醫護人員,而是能快速接上診所節奏、能與醫師高效協作、可以處理突發事件的工作診伴。而要找到這樣的人才,表面上看似一場面試,背後卻是對診所經營耐力與策略的重大考驗。
招募成本不只帳面上的費用
你可以把招募想成一場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支出組合——真正讓診所耗損營運效能的,往往不是帳面上那幾筆招募預算,而是那些被忽略的時間投入、判斷失誤,以及人力尚未上手的空窗期。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真正的總招募成本 = 外部成本 + 內部成本 + 隱藏成本
- 外部成本:可以看見、可預算的費用,如人力銀行刊登、廣告曝光、推薦獎金等。
- 內部成本:診所內部沒被記錄但確實耗費的投入,如醫師與主管的時間、面談與培訓支援。
- 隱藏成本:沒出現在帳面上,但實際造成營運下滑的影響,例如文化適應失敗、病患流失、團隊信任受損。
特別要提到的就是經營診所時最常忽略的「時間損耗」——當你把一個時段拿來面談,可能等於放棄了一次休診休息時間,也可能是護理長的一個工作時段。(可能少照顧到 3 到 5 位病人),也可能失去一次主管處理營運問題或陪員工建立制度的寶貴時機。
外部成本:可量化、預算內的支出
這些是最容易被醫師或行政管理者察覺的招募開銷,包括:
- 招募管道費用:如在人力銀行平台刊登職缺(基本刊登、不含廣告曝光)
- 廣告推廣費用:如 Facebook、LINE、Google 等社群或搜尋平台的廣告投放,或人力銀行等平台的加值曝光廣告(如首頁輪播、熱搜職缺)
- 外部服務費用:如獵人頭公司、招募顧問等專業支援的仲介費
- 內部激勵費用:如員工推薦獎金、內部轉介紹獎金
內部成本:被低估的人力與時間消耗
這是診所最常忽略的成本來源,尤其是當醫師同時扮演經營者角色時,更容易被低估:
內部成本項目 | 對應場景 | 損耗說明 | 時數估計 |
醫師面試時間 | 醫師需抽出看診或手術安排進行招募面談 | 每場損耗主管醫師休息時間 | 約 1 小時/場 |
團隊支援時間 | 護理主管或行政主管需陪同面談、準備資料 | 除了實際面談時間,還有更多面試的行政作業,從上架職缺、到過濾履歷、安排面試做面試提醒等。當日需事前準備面談資料、安排接待及環境,整體支援時間可能高於醫師 | 約 2~2.5 小時/場 |
試用與陪訓 | 教導與觀察新人是否適任,需投入資深人員 | 教學與陪訓本身就消耗經驗人力,一旦試用不符,須重啟整個流程,變相拉長缺口期 | 約 3~5 小時/人 |
這類成本的問題不在於「無法負擔」,而在於「未被看見」,因而缺乏制度性的控管與優化。
隱藏成本:決策錯誤與病患流失的成本
診所經營者最容易忽略的,往往就是這類隱藏成本。因為它們不會馬上出現在報表上,但卻像慢性病一樣,長期侵蝕診所的效率與信任。如果我們在招募階段沒有足夠重視、沒有看清整體投入與風險,這些後果將會在日後逐一浮現。
隱藏成本項目 | 對應情境 | 說明 |
錯誤錄取導致重招 | 試用期未通過,需重新啟動招募流程 | 往往不只是多花一次招募時間與費用,也會讓其他同仁士氣與信心下滑,資深同仁也可能對管理者決策產生質疑 |
病患體驗受損 | 員工應對不當、流程失誤造成病患不滿 | 病患滿意度下降會直接影響回診率與轉介率,甚至留下負評,影響診所中長期營收與口碑 |
未安排教育訓練計畫 | 教育訓練,單靠團隊傳授經驗。 | 新人對於診所SOP感到混亂,對診所管理沒有信心。留存率降低,整體士氣下降,影響團隊氛圍及同仁向心力。 |
診所的招募成本從來不是一場面試談話那麼簡單,它是一連串需要經營者審慎思考與控制的「營運風險」。
外部成本能被計算,內部成本需要管理,而隱藏成本,則需要你用經營者的視野去提前察覺。
真正的關鍵不是「人來了沒」,而是「這個人,什麼時候開始產出?」
這個新夥伴,從什麼時候開始能真正分擔工作、提升病患滿意度、讓其他同仁的工作更順?
這段從報到到上手的過渡期,正是診所最容易低估、卻最常損耗營運效能的隱藏成本核心。
所以,不只是人力銀行上一則職缺的成本,也不只是安排一次面談的時間成本, 而是從你決定招募的那一刻起,就要看見每一個環節背後的投入與代價。
找到一個對的人,從來都不便宜,但真正昂貴的,是找錯人、又重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