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急救,理應是醫療體系中最直接、無可爭議的救人行為,然而在現實醫療環境裡,急救卻可能牽涉層層政治壓力、科別歸屬、醫療倫理,甚至影響醫師自身的職涯發展。在 ICU 與醫療職場中,是否該出手救人,有時並不只是單純的醫療決策,而是牽涉到體制、科內文化與個人生涯抉擇的艱難課題。本篇文章將透過醫療現場的實例,探討急救的倫理與現實衝突,並思考在體制框架下,醫師該如何在「救治病人」與「保全自己」之間找到平衡點。
「你是太熱血還是想要練手?救那個病人幹嘛?」
「這個病人跨區了你知道嗎?我還要幫你擦屁股!」
某天值完班 PM off,R 學長接到 ICU 主任怒氣衝天打來的電話。原因是因為昨天半夜時,接到值班 PGY 的求救電話,幫忙救了一個不在值班守備範圍,Shock 到差點 CPR 的病人。
因為院內政策的關係,R 學長的值班範圍並不包含外圍 ICU 的病人。
主管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醫院要求 ICU 主任負責照顧外圍加床的病人,但又不願意給予額外的薪水報酬。主任連續幾次醫務會議吵過數次無果,所以默認 ICU 值班線不幫忙其他外圍 ICU 的病人。
但主任並沒有告知 R 學長這件事。
然後出狀況了直接飆爆學長,講得很難聽就算了,最後還加一句:「你自己好自為之。」
所以臨床處置沒有錯,但政治上出了錯,到底該怎麼辦?
您必須先登錄才能查看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