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前言
30 歲了,不免開始思考自己在世界當中的定位與及價值。在自我的探索中,發現自己喜歡學習、熱愛教學,並希望以此,創造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這也是 30 歲後的未來,生涯發展與規劃的核心主軸。
轉眼間,來到了難以置信,卻不得不承認的 30 歲。
30,是個里程碑吧?小時候根本難以想像,凌駕於認知裡所有「大哥哥」的年紀,遙遠到幾乎不切實際的人生階段。
如今真的來到了。
謝謝每一位祝福我生日快樂,每一位心中為我保留位置,每一位在生命中遇見,影響我、改變我的人。
在這個里程點,用幾個關鍵字,認真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吧!
一、學習
一直以來,家裡環境不論在經濟與視野方面,都比較樸素。我常被灌輸傳統、單一價值的思維,自小開始扮演一位不能再乖的「好學生」,認真學習,努力向上。
學生時代前半,讀書有種強烈的目的。希望考上好學校、好科系,找一份好工作,未來賺錢過好生活。
在這樣的脈絡下,後來考上醫學系。也離開牢籠,開始有機會真正探索自己。
大學在校時期,即使公認臨床用不太到的科目(生物化學、有機化學、寄生蟲學…等),仍認真學習,甚至樂於修習其它領域的通識課程。
那時連我也以為,自己可能只是在乎成績。
直到在校後期及醫院見實習期間,知識內容的邏輯逐漸模糊,共筆考古文化盛行,考試淪為零散、破碎知識點的記憶檢核,我放棄強記臨床具體細節,選擇自由漫步,整理、融匯、連通,一如以往學習到忘我。
幽微的線索逐漸浮現。
接著,在從來沒有人逼,也缺少任何同好的陪伴下,自主修習了台大中文系歐麗娟、歷史系呂世浩老師的線上課程;學習「得到」上的經濟學和商學;Gap year 參與哲學讀書會,研讀醫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也複習生理學並提煉出了巨大版本的心智圖;喜歡上含金量高的課、聽企業家啟發性的演講……
這些從前不以為意的零星色珠,在時光的編織下,漸漸串起成一條彩線。
我逐漸認識自身的原形 ── 我的興趣,就是學習。
這份執著與熱情,十多年來始終不變。然而因為與教育體制裡的主流價值重合,使我過去一直對自身興趣的本質缺少洞察。
很少有人上了大學後會把主要時間花在研讀課內科目,很少有人會修習各種看似毫不相干、未來用不到的學科,更沒有人會利用連續多個月的假期,重讀以前沒來得及讀完的課本,享受其中,還整理出具備取代效應、擔心是否侵犯著作權的筆記。
這股獨特的生命感情與努力,引領我取得關於「學習」全方位的能力:抽象理解、快速辨別重點、即時做筆記、整理、整合、報告、教學品控,以及提煉本質,將知識結構化的技能。
二、教學
對我而言,教學,也有著類似的心路歷程。
家教的經歷,教會我很多事情。
原本也以為,自己大學期間兼家教,只為了賺錢。
但很少人能夠持之以恆地接七年。過程中,複習先前所學的知識,以更宏觀的視角幫學生理解、串連,並掌握內容的意義,那是充滿價值感,至今回想起仍備感快樂、踏實的時光。
家教是一門良心事業,雖知自己有很大的偷懶空間,然而每回卻都全神貫注,提起真氣上課。某次接近下課時分,講課到忘我,忽然一瞬間,意識到自己比學生還更著急進度落後、更捨不得下課……
霎那,彷彿被一道閃電擊中,想起醫院裡令人尊敬的醫者前輩,尤其特定幾位律己甚嚴、根本不在乎是否準時下班,優秀到旁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醫生。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驚覺,自己「從醫」和「從師」的感情,本質上明顯不同。
當時心情很複雜,隱約覺得這不是一件好事。內心不願承認,也害怕被別人發現,不知道該跟誰說,就默默試圖將它藏起來。
只是,時間教會我,真正的感情,藏不住。
大四時,起初僅僅是為室友解說藥理內容,後來漸漸整合其它學科知識,借了教室向同學們分享自己如何理解和記憶。隔年,延續先前的內容,進一步迭代精煉,在段考前借了教室向學弟妹分享。
就這樣,一直到畢業後替代役時期,持續了 4 年。
最後那年,還偷偷在高醫和長庚的校園裡,南北開課。
然而因為心中憺怯,擔心帶給學長姐或師長們不良觀感,希望避免流言蜚語,自己始終低調,也不曾在個人臉書上發過任何照片。
在成為醫生的康莊大道上,出於興趣,我悄悄離開隊伍,循著小徑、向前探險,過程雖不亦樂乎,卻又不敢張揚、始終迷惘。
小徑的前方,沒有光。
三、價值
這美麗又殘酷的世界,教會我爸媽 ── 要有錢,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他們的理解中,讀書、成績、名校名系、高薪工作,彼此牽連,因果相伴。
而我從這世界獲得的理解是 ── 要有價值,才能夠和社會交換,從而擁有更多的自由。
各種商業交易和人們相處,無一不在尋求物質或情感上的交換。
愈能滿足他人需求,能力愈稀缺,生產價值愈高,就愈能換取到他人所提供的價值。錢,只是價值的一種型式,一種最通用的載體。
或許出於人生際遇,我比別人更早在世界中體察到人性的有限,以及社會本質的殘酷,顯得憂傷不安。
不知何時開始,我總暗自要求,自己必須向別人提供價值,最好還要無可取代。
我相信,追求價值與卓越,金錢與成功自然會來到,那也是能讓自己獲得更多自由的最好方式。
四、未來
該怎麼把自己喜歡、擅長的「學習」與「教學」,轉變為可向他人輸出的「價值」,並發掘出能長久經營的模式,當作自己未來的工作呢?
如何不讓工作僅僅成為賺錢以獲得更多自由的手段,達成「工作即興趣,興趣即工作」、「工作即意義,意義即工作」的終極目標?
這是 20 多歲,乃至至今 30 歲的我,生命中的主要課題。
幾過幾年的搜尋,與許多前輩、學長姐、同儕、朋友的交流探索,雖然沒能獲得直接明確的答案,但已經有了方向。
我不會朝國小到高中的教育發展,一來已有太多優秀的老師在那裡,二來也無法充份發揮自己醫學的專長。要發揮難以取代的價值,勢必要從醫學入手。
醫學教育,粗分為兩塊,一塊是針對民眾的衛教,另一塊是針對醫事人員的課程。
我比較適合後者,因為個性認真、缺少幽默,而且自己擅長陳述泛用性高的抽象概念,需要結構化的內容很適合我。
再來,就是運作模式要怎麼起來?也就是要怎麼拿到錢,讓自己一邊做有興趣的事,同時不會餓死?
獲得資金挹注的模式有 3 種:商業、官方、慈善。
其中,商業或官方起頭難,而慈善大多走不遠。
所以,要先以慈善做到夠大聲量,在獲得知名度後,轉商業或官方。
具體來說,就是要先累積作品,累積能被看見、有說服力的成果,然後尋求願意付費獲得成品的購買者,可能是藥廠或醫材廠,或者是醫事人員個人,同時也希望吸引到各醫院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及醫學會大老的目光。
白話來說,就是要開發更有效率的新模式,幫藥廠傳遞資訊給醫事人員。
或者像新思惟那樣,幫助醫事人員解決工作上的痛點。
又或者解決體制內,陳舊到落灰的問題,例如缺少系統性進修的優質資源,例如基層醫療人員常常在臨床工作中重新發明輪子,進行教學和衛教。
那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我決定先以簡報(投影片)出發,因為簡報是教學場域中,最常被使用的溝通工具。簡報畫面本身,就是一項誘惑且高調的載體。
雖說教學(訊息傳遞)的核心能力,在於了解受眾的先備知識,為其鋪設合適高度的認知階梯,使其循序漸進,獲得充滿意義感的學習,終至抵達高處。
問題是,這能力別人看不見,沒有辦法直接證明,也難以驗證。
所以先從簡報入手。雖然不嚴謹,但往往一頁清晰的視覺化排版,就容易說服對方。
於是,接下來的短中期目標,是針對醫事人員,打磨出一套飽滿價值的內容,甚至針對不同職類的醫事人員,打磨出多套客製化的課程產品。
為此,要先辦簡報講座。
從科部,像癌細胞一樣,局部侵犯 (local invasion) 到院內,然後再轉移 (metastasis) 到外院。
且在此之中,把握一切機緣,尋找合適的人,看是否能協助將某些教學內容,轉化成更清楚、效果更好的教學型式。利己也利人。
至於那些論文、SCI 點數……呃,可能就算了吧……
30 歲,許一個勇氣的願,期待自己能夠抗壓、承擔風險,昂首闊步,向前方進擊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