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品叡醫師
#這是一堂可以改變人生視野的簡報課
#We are Information Designer
#簡報黑科技大全正式上線
當用生命在教學的老師,遇上一群用生命在學習的學生時,究竟會發生甚麼事?答案是被老師給輾壓了(笑) 如果沒有參加今天的課程,我還真的不曾想過,原來單靠PPT,是可以做出Photoshop等級的高質感簡報。(還停留在被PTT2007版洗臉震撼中的Me) 真的很感謝Wally老師在培訓大師社群中介紹這門課,才有機會認識Chloe老師。謝謝趙胤承老師的用心推薦和全程陪伴,讓整個課程更增添不一樣的色彩。
寫於課後的三個心得:
▌大腦是喜歡分類的
這是一個好的演化過程,因為人腦被設計出要在短時間吸收大量知識的同時,就必須要有應對的方式去降低複雜資訊吸收的門檻。在內建自動分類的方式下,大腦也成功地幫助我們有效率的吸收資訊,但這同時也成為一種限制。這樣的內建分類方式,很多時候採取的不見得最有效率的分類吸收方式進行吸收,這也會導致我們在提取知識的時候發生紊亂或無法提取。而影響這種內建分類方式最大的因素,就來自於「原始資訊如何被分類」。
在Chloe帶領的體驗式環節下,迅速了解到「分類」這件事真的是大腦很根深柢固的「天性」,即便多麼想用理性去阻止分類的出現,但在過程中仍被自己大腦所建置出的分類給做出資訊歸類。在不同的排版下,甚至吸收的方式呈現出完全相反的結果。親自體驗這樣的過程後才明白,如何做好資訊分類(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是一門重大的學問。
▌留下讓畫面呼吸的空間
這裡講的呼吸有兩個層次,一個是讓版面不要太壅擠,一個是留下可以排版的空間。當資訊很壅擠的塞在同一個頁面時,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吸收阻礙(Absorption obstacle)和不舒適感(Uncomfortability),間接造成吸收困難。做好資訊分類,同時去蕪存菁,刪去多餘不必要的資訊。同時在設計版面或尋找圖片時,可以試著使用那些本身就帶有留白元素或者畫面上比較不壅擠的照片或版型,除了讓讀者呼吸,自己在排版美編上也能夠有餘韻地把自己需要的資料添加上去。
▌有效傳遞資訊的三個技巧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Visulization(視覺化),Directionality(方向性)
三句話便講解了三個簡報非常重要的核心,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少即是多,揭露真正重要的資訊(Key message),比起通通都有的簡報,反而更能直擊人心。
人腦處理圖片的速度,是文字的60000倍;透過視覺化的技巧,用圖形說故事,閱聽者更好吸收,同時也能記憶更久。
方向性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細節,卻又至關重要。雜誌、小說、乃至臉書、Youtube等的版面都是「被設計」的,有方向性的引導閱聽者依照設計者提示的方向閱讀,一切盡在不言中。
▌寫於文末
很喜歡資訊設計者(Information designer)的概念,從原本的簡報設計(Presentation design)提高到資訊設計(Information design),從一個更源頭高度更高的角度進行切入。在課程中有很大的感觸是,其實做好資訊整理,搭配簡單的技巧,就可以做出很精彩的簡報。而技巧也沒有那麼難,基礎圖形,選對顏色,調整照片適當大小即可。
而這堂課最不一樣,也是最大的彩蛋,便是老師直接Demo十多年來所有設計過的簡報,並輔以逐步解析。讓做在底下的學員明白到,原來好設計可以那麼簡單的拆解和操作,原來一切都只是自己想得太複雜。對於自己最大的肯定,便是「原來有一天,我也能做出如此精彩的簡報」
最後附上自己剛剛調整完的Before/After,只是簡單調整照片大小,捨棄多於顏色,把字放大,好好對齊,就有非常好的效果!謝謝老師為我們帶來那麼精彩的一堂課!
如果你也對簡報設計有興趣,歡迎追蹤 Chloe老師
回地圖首頁:CE課程心得